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2130字。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和第Ⅱ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境界”理论对美学体系建构的意义
  “境界”说以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为依据,思考审美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无疑是美学的归宿,对于克服美学研究的哲学认识论的片面倾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美学与哲学的关系如何,这是十九世纪鲍姆嘉通在提出美学这一概念时就明确了的,西方美学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美学界发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的学者如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在他们的著述中都有明白的表述。哲学认识论对于美学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确的,使美学在研究人的本质和人类基本价值方面,有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是,也由此导致长期以来美学研究的形而上的倾向。此中情形,学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会。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都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说,王国维创立的“境界”美学体系,对我们解决美学研究的形而上的倾向,有一定的启发。王国维在创立“境界”说之前,深刻反思叔本华、康德等人的美学思想,深感其哲学的空泛性和主观性,在评论《红楼梦》时,就对叔本华的学说进行了反省。在为《静庵文集》作序时写道:“旋悟叔氏之说,半出于主观的气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在为《静庵文集》做第二篇序时,进一步表现了他对叔本华哲学的态度。“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二三年间最大之烦闷”。人应成为美学关注的中心,王国维选取与中国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境界”,来构建他的美学体系,将人的生命活动与存在价值纳入美学研究的对象,使美学具有了更加具体和实在的特征。
  最根本的,是王国维从文化的角度来为美学的发展发现定位,这就使美学在探索人的本质的同时,具有了较多的人文价值。美学既不是文学作品评介,也不是思想史,更不是哲学、社会学,而是所有这些文化现象的融合,包括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和思想史以及社会学等各方面。美学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关注,正可以使美学走向文化。对于中国美学来说,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美学体系,更能从本原上来认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由此带来的审美特征,也必将把当代审美文化列入美学的视野,包容人类文化中更多的感性内容,引导人类正确对待艺术之外的政治、道德、科技、教育等,在文化的视野中,光大美学的人文价值,使美学真正成为引导人类感情、生活健康发展的科学。
  (摘自《王国维“境界”说的文化背景及美学定位》)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研究的哲学认识论对我国美学界产生过深刻影响,中国学者如朱光潜、李泽厚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明确表述。
  B.“境界”美学体系思考审美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美学在研究人的本质和人类基本价值方面,有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C.“境界”美学体系对于克服美学研究的哲学认识论的片面倾向,解决美学研究的形而上的倾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境界”美学体系从文化的角度来为美学的发展发现定位,探索人的本质问题,使美学研究具有了较多的人文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十九世纪的鲍姆嘉通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时,对美学和哲学的关系如何进行了明确,对西方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
  B.王国维深刻反思叔本华、康德等人的美学思想,深感其哲学的空泛性和主观性,对哲学研究产生了厌倦,转而研究美学。
  C.王国维在《静庵文集》的第二篇序文里,表明了自己对叔本华哲学的态度,认为“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D.美学体系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必将把当代审美文化列入美学视野,包容人类文化中更多的感性内容,引导人类正确对待政治、道德、教育等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境界”美学体系以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为依据,将生命活动与存在价值纳入研究对象,使人成为了美学关注的中心。
  B.长期以来美学研究的哲学认识论的形而上的倾向,学术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会,许多学者都在积极探索,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C.美学是众多文化现象的融合,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关注,可以使美学走向文化,使美学具有更加具体、实在的特征和较多的人文价值。
  D.在文化基础之上的美学体系,从本原上来认识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可以光大美学的人文价值,使美学成为引导人类感情、生活健康发展的科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①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始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