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道小题,约8000字。

  试卷类型:A
  广东肇庆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检测题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默写(1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6分)
  (1)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            ,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4)今臣亡国贱俘,          ,过蒙拔擢,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5)由,             ?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论语•为政》)
  (6)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论语•里仁》)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8)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孟子•滕文公下》)
  二、文言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1题。
  (一)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节于陛下”中的“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B.“二州牧伯”:牧,古代称州的长官。伯,长。
  C.“犬马怖惧之情”中的“犬马”指狗和马,全句意思是指这两个牲畜对人的惧怕之情。
  D.“谨拜表以闻”中的“表”指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带有倾诉衷情性质的上书,如《出师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
  (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4.请将上面文字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三)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5.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B.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C.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语人曰                语:告诉
  B.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成就
  C.天油然作云                作:兴起
  D.孰能御之                  御:抵挡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天下莫不与也。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四)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