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8道题,约13910个字。
湘中名校2015-2016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很重视“和而不同”,把它上升到“君子”应具备的品格和修为,亦可视为君子之标准。在一个社会群体里,如果其成员能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则仁德至矣。
“和而不同”,首先要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表达出来,以此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决不盲从附和,更不背后捣鬼。这种君子之风,就是坦荡正直阳光磊落真率简约而决不心理阴暗潮湿行为苟且猥琐。《论语》有言“当仁,不让于师”,“朝闻道,夕死可矣”;西方则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达的皆是“和而不同”的真实境界。
其次,“和而不同”还含蕴中庸之精义。孔子强调的是两条:要坚持正确意见,以纠正谬误,这是原则;但要用得体的方法把它做得恰到好处。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互相批评,又和睦共处,这即是孔子要求的“士”,也是孔子向往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
“五四”以降,中庸之道几近贬义,至今,仍有讲国学课的教者把中庸解读为“和稀泥”,这是对思想尊严的大不敬。实则,中庸之内蕴丰富多元,孔子是要求人在各种事情各种场合所言所行皆要恰当得体,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从容中道。试想,一个人不欺骗不虚伪不矫情坦陈己见坚持真理,而又使对方接受起来不为难不窘迫实现“礼之用和为贵”,难道不是一件很具“正能量”、很有建设性的好事么?
再次,能否做到“和而不同”,孔子视为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分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愚意以为,孔子对君子与小人不仅在意,而且研究得极有深度。在“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其实暗含着人作为主体的生于内而化于外的独特方式,在《论语》中有一段话既有趣又重要:“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夫子看来,君子没有可争的事。若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相互作揖然后登堂,走下堂来相敬饮酒。这种竞赛即便是争也是君子。这是对“和而不同”形象的恰切的直观的描述。这是存在的诗意。这是人性的升华。说白了,“和而不同”是真和,“同而不和”是假同;君子博弈,小人暗斗;君子团结,小人勾结。
最后,若做到“和而不同”,社会尚仁,至少要在修身立德、教化教养方面持之以恒去强化、去努力。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与教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孔子看来,修齐治平,修身是起点,人之要立,必以德为本。修炼仁德,忠恕而已矣。当下时代,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作为中华民族统一恒定的价值理念,应孜孜以求;而就个体的“人”而言,亦应有最起码的道德操守来奠定人生之底色。现代文明离不开传统与现实的对接交融碰撞扬弃,“和而不同”,社会尚仁,无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理念和社会理念,由是,世道人心才既可指向古意,又可指向未来;人际才清明,社会才有序,民族的精神走向才健康。
(选自《“和而不同”的现世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和而不同”的思想中,暗含着人作为主体的生于内而化于外的独特方式,是真和假同。
B、“和而不同”是“君子”应具备的品格和修为,孔子视之为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君子的标准。
C、要做到“和而不同”,最起码在修身立德、教化教养方面的强化、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D、“和而不同”,是表达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来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绝不是盲从附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和而不同”要坚持正确意见,纠正谬误,但要用得体的方法处理分歧。既互相批评,又和睦共处,含蕴着中庸之精义。
B、在孔子看来,修齐治平,修身是起点,人之要立,必以德为本。修炼仁德,忠恕而已矣。可见孔子十分重视道德教化与加强自身修养。
C、在一个社会群体里,如果其成员能做到“和而不同”,“周而不比”,那么也就具备了仁德,可见“和而不同”思想的重要性。
D、“当仁,不让于师”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达的都是“和而不同”的真实境界,看来东西方都十分推崇“和而不同”的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社会,既要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华民族统一恒定的价值理念;作为个体的“人”,也应具备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加强自身修养。
B、“和而不同”不是没有竞争,而是这种竞争充满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人际要清明,社会要有序,民族精神要走向健康都离不开“和而不同”。
C、“五四”以来,因为讲国学课的教者把中庸解读为“和稀泥”,对中庸思想尊严大不敬,所以中庸之道几近贬义,“和而不同”思想也受到冲击。
D、因为现代文明离不开传统与现实的对接交融碰撞扬弃,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理念和社会理念仍离不开“和而不同”,社会尚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知贡举。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