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20+7050字。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2.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3.掌握文中刻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疏通文意,给每段文字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2.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二、自练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栘中( ) 数通使( ) 丈人行( ) 遗单于( ) 阏氏( )
煴火( ) 膏草野( ) 啮雪( ) 旃毛( ) 牧羝( )
纺缴( ) 檠弓弩( ) 斧钺( )
2.名句积累。
(1) ,何久自苦如此!
(2) ,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合作探究
1.苏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匈奴的?
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3.卫律、李陵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4.为了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5.本文典型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
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离别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更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请毕今日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D.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B.①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②汝为人臣子
C.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②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①赐钱二百万以葬 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5.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择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宜皆降之 ②屈节辱命 ③单于壮其节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反欲斗两主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杖汉节牧羊 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⑨扶辇下除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 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
……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作品的内容。
2.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3.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精神。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
缘由: 。
遭遇: 。
结局: 。
二、自练自测
(一)请解释下面的重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1.引
(1)虞常果引张胜( )
(2)引佩刀自刺( )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 )
2.节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常恐秋节至( )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6)守节情不移( )
3.会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2)会论虞常( )
(3)单于召会武官属( )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4.使
(1)数通使相窥观( )
(2)故使陵来说足下( )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5.当
(1)汉亦留之以相当( )
(2)副有罪,当相坐( )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二)请解释下面的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即
(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
(2)昭帝即位数年( )
(3)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2.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三)特殊句式:请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何以汝为见?
4.见犯乃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6.陵尚复何顾乎?
7.子卿尚复谁为乎?
合作探究
1.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窖、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
3.作者是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请作详细说明。
(1)详略得当
①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为什么?
②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哪些事详写了?哪些事略写了?
③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