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道小题,约9480字。

  金山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2016.1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
  ②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③
  ④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⑤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⑥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0.9.14)
  1.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
  ②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
  ③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
  ④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⑤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
  ⑥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
  A.②⑥④⑤③①  B.③⑤①⑥②④ C.⑥②④③⑤①  D.⑤③①②⑥④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糟蹋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鄙俗化,它使文化失去应有的尊严。
  B.文化具有重要的精神功能,直接影响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C.文化对人报复的方式是降低人的审美能力和糟蹋人的精神。
  D.依靠文化来赚钱必然导致文化失去它固有的庄重感和美感。
  5.综览全文,评价作者对“文化谋利”的态度。(4分)
  6.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烟囱里的兄弟
  安勇
  ①一天晚上,我打开吸油烟机准备炒菜,忽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我以为是吸油烟机出了毛病,关掉后,那声音还在响着。这次听得很清楚,声音来自吸油烟机的烟囱里。我站在厨房仔细听了一会儿,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这声音我太熟悉了,在老家的屋檐下,在房上的瓦缝间,在思乡的梦里,我无数次地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它只能属于一窝刚出生不久的麻雀。
  ②我迅速跑出屋门,站在楼下的马路上,抬头看着从厨房伸出的那截烟囱。我惊喜地发现,在烟囱的缝隙间挨挨挤挤地伸出三个小脑袋,小脑袋上全都长着稚嫩的黄嘴丫。我知道这三个小兄弟现在还不会飞行,每天只能躲在家里,等着爸爸妈妈叼回食物来喂他们。他们的父母此时一定正飞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焦急地寻找着食物。城市里没有虫子,更不可能有打谷场,他们要到哪里去给孩子们找东西吃呢?
  ③若在农村,寻找食物就不会是个难题了,凭着他们敏捷的身手,即使是从鸡鸭的嘴边也可以轻易地夺得食物喂饱孩子们。麻雀呀麻雀,你何苦要到生存艰难的城市里来安家呢?也许已经过惯城市的生活,适应了城市的环境,就像我的女主人一样高傲地认为自己是只城市里的麻雀了。也可能小家伙的父母像我一样进城不久,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让他们充满了惊奇。他们终于决定不再飞回熟悉的农村,从今以后在城里安家。
  ④从那天开始,我炒菜时不再使用吸油烟机了,我认为排出的气体不利于小麻雀的生长。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神经病呀?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成了三个字——傻瓜蛋。
  ⑤我示意她小声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扭身走出了厨房,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⑥我每天都会久久地站在厨房里听兄弟们的叫声。有时候他们的叫声显得很焦急,我也跟着焦急,我知道他们一定是饿得慌了。有时候他们叫得很开心,我也跟着兴高采烈,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吃饱喝足了。
  ⑦我的行为终于让女主人愤怒了,那天我站在厨房里发呆时,她对我说了一个字——滚!我到城里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⑧此后,每天我都会站在马路上,抬头看着烟囱里的三位兄弟。在我估计兄弟们要飞出的这一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那幢楼下的马路上。我看到烟囱的缝隙间一共伸出了五个小脑袋,加上一个我,飞行的仪式显得无比庄重。
  ⑨他们的父母开始轮番地飞出去,在空中转一圈又飞回烟囱里,叽叽喳喳地鼓励他们的孩子学着去做。我把手握成了拳头,默默为仨兄弟加油。不久,第一只长着黄嘴丫的小麻雀终于离开了烟囱,摇摇晃晃地飞了十几米又赶快回到父母身边。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同样飞了出去。仨兄弟不停地飞出去,又飞回来。慢慢地他们的飞行路线越来越长了,飞得也越来越稳了。最后,五只麻雀一齐从烟囱里飞了出去,飞上了城市的天空,他们不会再回到烟囱里了。我知道仨兄弟在城市的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我在心里说,兄弟们,不行的话,就回农村老家吧!
  ⑩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
  7.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你”的用意是                        (2分)
  8.赏析第⑤段关于女主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3分)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画线句,表明“我”听到麻雀声勾起了自己的思乡情怀。
  B.第③段中的“城市里的麻雀”用借代手法表明城市生活的优越感。
  C.第⑧段中的“无比庄重”一词意味着试飞对麻雀的意义十分重大。
  D.本文把麻雀人格化了,更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10.分析女主人对“我”称呼变化的过程及各自原因。(4分)
  11.本文题目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意作赏析。(4分)
  12.联系全文,推断文末“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的原因。50字左右。(4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万里归船弄长笛,                。      (黄庭坚《登快阁》)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4)君子生非异也,                 。        (荀子《劝学》)
  (5)                 ,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8)悲莫悲兮生别离,               。        (屈原《九歌•少司命》)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②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