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小题,约6750字。

  2015-2016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106.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罗马式艺术与哥特风格
  现在,甚至剥削的音乐家研究哥特时期的经文歌时,也仍然使用19世纪早期的艺术史家谈论罗马式雕塑和早期佛兰德斯的“原始”绘画所使用的术语,最近的历史学家,在哥特音乐——一种宗教和世俗因素混杂其中而没能最终达成和解的音乐——中看到除了混乱,别无其他。然而,对于现代人而言看似不可理喻,野蛮荒诞的经文歌,其实比任何其他艺术现象都更好地说明了这一时代的气质与意识。人们对哥特音乐的错误(如同他们对待早起佛兰德斯绘画),在于他们企图用19世纪的审美原则去观察绘画中的并置和交叠场景——将他们看做一个个空间单位,但是,哥特风格所遵循的是完全不同的空间概念,迥然相异的表现手段和一种洗好运动而非静止的趣味。
  哥特建筑的拱形是一种合并结构,一种不稳定的体系,依靠力量间的相互挤压获得平衡,哥特式建筑体系的这个特点恒久不变,甚至在结构的各个组成成员间不存在明显的有机联系时依然有效。拉斯泰尔描述鲁昂圣旺教堂中的唱诗班高坛的结构——依靠在墙面顶端的扶壁支撑着拱顶,这些扶壁既是拱顶的拱座,又是教堂两册壁??的隔墙,由于力量的相互作用——同时存在吸引力与反作用力,教堂的中殿才不至坍塌。这种大胆的建构在罗马式艺术时期是不可想象的。那时所运用的是宁静、稳固的方形材料,哥特建筑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与静态的罗马式建筑相反,它表现生气勃勃的力量间的相互作用,活跃的过程充盈在建筑的每一角落。
  沉重、同质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特转变为哥特经文歌中节奏和旋律结构的活跃编织,这与美术和文学中的所有方面的风格变迁合起类似。哥特经文歌要求听者在聆听音乐时转换新的角度,具备新的概念,因为哥特经文歌在听者和歌手之间并没有建立内在的亲密关系。听者的注意力此时不是集中于一组歌手,他必须同时跟随表达三种不同心境的三个独立声部:
  低声部是严肃的定旋律,另外两个声部时而生动、迅捷,时而缓慢、悲切,听者(现在的音乐家同样如此)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挑选某一声部,跟随它的进展,随后成为复调纺织中的一分子,就会得到丰硕回报——感受别出心裁的美妙音乐创意。在后来不同的时代中,这种音乐创意将被传统和声的实践全然淹没。
  (节选自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早期的艺术史家谈论罗马式雕塑所使用的术语在哥特时期经文歌研究领域一直沿用到现在的研究。
  B.最近的历史学家在宗教和世俗因素混杂其中而没能最终达成和解的哥特音乐中看到的除了混乱,在与其他。
  C.在现代人看来,经文歌虽然不可理喻,野蛮荒诞,但能比其他艺术现象都更好地说明了哥特时期的气质与意识。
  D.19世纪的人是使用19世纪的审美原则,从如同在观察绘画中的并置和交叠场景那样的角度去倾听音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哥特建筑是一种合并结构,一种不稳定的体系,鲁昂圣旺教堂中的唱诗班高坛扶壁正是这种建构体系的一例。
  B. 哥特建筑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它利用力量的相互作用建构教堂,这种大胆的建构在罗马式建筑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仙芝,本高丽人也。父舍鸡,初从河西军,累劳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善骑射,勇决骁果,年二十馀即拜将军,与父同班秩。
  十一月,安禄山据范阳叛。是日,以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仙芝为副,仍以仙芝兼御史大夫,仙芝领所募关辅五万人,继封常清出潼关进讨。十二月,师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