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90字。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学生讨论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语言的奇妙,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应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建立“大修辞”观念
2、重点把握“词语修辞”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为,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设计思路】
以修辞活动为纲,串起学生在日常作文周记中的使用修辞的句子,促进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使作文更有文采。
一、导入
郭沫若在话剧《屈原》中:婵娟怒斥宋玉:“你是个没骨气的文人。”演员张逸生说改成“你这个没骨气的文人”更好。于是郭沫若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问: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明确:语气单纯叙述,缺乏强烈的感情色彩;后者是坚决的判断句,感情强烈而语气有力。
二、修辞概念
狭义:就是修辞格。比如:比喻、排比等。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三、修辞分类
修辞可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一)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好的语言,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感受。为了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使语言达到悦耳动听,可使用以下手段调配语音:调节音节,协调平仄、调整韵脚
1调节音节就是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