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7份打包)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节 古诗词鉴赏.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时1 鉴赏诗词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时1 实词的推断及翻译.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时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时2 虚词的判断及翻译.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时3 句式、特殊语气的翻译.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时4 综合翻译.doc

  第二节 古诗词鉴赏
  《考试说明》中规定:在以唐宋诗词为主要内容的鉴赏评价的考查中,要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且能“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真题,发现其中涉及鉴赏古诗词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方面的问题约占67.35%,因此,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要考点明确,考题典型。形象、语言、技巧类考点是高考的重头戏。
  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重点考查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审美)的能力,得分的关键在于读懂诗词。即结合“知人论世”的知识积累,明确作品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的,从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
  1. 备考的重点仍是“读懂”
  即要搞清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的。古诗词中的基本手法往往是有限的、具体的,可以在考前进行集中梳理。还要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在大致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把握命题方向
  江苏卷命题角度比较小,设问往往放在某一个点上,具体实在。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去感悟,严格按照题干指令,怎么问怎么答,这样就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解与分析过程。
  3. 强化规范答题
  鉴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答案基于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因此主观题必须客观化。答案要强调阐释、分析;结论的形成要有理有据;答题的思路为: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表述方式为:直奔题目,提出观点—简明阐述—或总结上文,或揭示全诗的感情。
  年份 作品 题目示例 题型考点
  2013 《醉眠》
  唐庚 (1) 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分析诗句,把握思想内容。
  (2)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分析诗句,把握情感内容。
  (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赏析表情达意的技巧。
  2012 《梦江南》
  温庭筠 (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分析诗句,把握思想内容。
  (2)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分析诗句,赏析人物形象。
  ……
  课时1 鉴赏诗词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自 主 学 习
  1. 熟悉常见题型的特点,准确审题。
  2. 针对每类题型,归纳解题要点。
  3. 结合对诗文的理解,规范组织答案。
  1.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2. 常见诗歌意象
  3. 古代诗歌语言
  4.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以上知识清单,参照一轮复习资料)
  ……
  课时1 实词的推断及翻译
  自 主 学 习
  实词的推断及翻译的考查点:一是对实词的判断能力;二是理解实词在文章中的深层含意的能力。前者一般包括两方面的知识:积累性——重要实词的古今异义、固定结构;规律性——实词的活用现象。后者主要考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实词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强调了语境意识。
  1. 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善于结合上下文,对词义进行推敲判断,切忌断章取义。
  2. 考前回归课本
  高考文言实词多出自课本,尤其是课本中的注释,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切实掌握课内所学,才能灵活地把课内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
  高三复习阶段,争取每天能做一篇文言文。选材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和各大省市的模拟题。
  1. 因文定义法(语境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完全记忆识别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可以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大概含义,这就是因文定义法。所谓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要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认真揣摩,仔细推断。上下文之间往往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例如:2004年江苏卷第11题B项“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题目中解作“强迫”显然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意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
  2. 字形结构法
  汉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再联系前后文,可以推测其大致含义。
  例如:由“辽人常越境而汲”中的“汲”的偏旁,即可推断出这个词义应该与“水”有关。“越境”是一个动作,“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以推断“汲”是一个动词,根据语境,解释为“取水”。
  3. 语法推断法
  判断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
  例如:① 沛公军霸上;②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本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