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6份打包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时1 分析综合.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时1 理 解.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时1 理解、分析综合.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时2 分析综合.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时2 鉴赏评价.doc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学案: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时3 探 究.doc

  课时1 分析综合
  自 主 学 习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 小说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1)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2) 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2. 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哪些角度分析
  (1) 结构构思(情节发展);(2) 揭示主题(内容);(3) 塑造人物形象;(4) 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3.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哪些角度分析
  (1) 渲染气氛;(2)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3) 暗示社会环境,表现主题,照应标题;(4) 推动情节的发展;(5)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4. 小说开篇和结局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什么
  (1) 小说开篇
  手法:① 巧设悬念;② 铺垫伏笔;③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作用:① 引起读者的思考;② 引出下文的情节;③ 突出人物形象;④ 点明线索,呼应标题;⑤ 揭示主题。
  (2) 小说结局
  ① 出人意料的结局:a.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 悲剧结局:a.能更好地深化主题;b.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c.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 大团圆结局:a.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耐人寻味;b.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c.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 戛然而止的结局: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5. 小说情节的内容如何概括
  (1) 注意时间、地点,根据时间的阶段性划分段落并概括小说情节。(2) 注意情节的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根据故事的发展概括情节内容。(3) 注意关键语句,寻找能够总括或暗示情节发展(或层次划分)的关键语句。(4) 注意文章线索,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段落层次。
  6. 小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想像、联想、象征、对比、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
  ……
  课时1 理解、分析综合
  自 主 学 习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3.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 散文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线索的作用: (1) 组织材料,贯穿全文;(2) 结构清晰,情节集中;(3) 揭示主题;(4) 使行文富于变化。
  2. 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几个方面分析
  (1) 内容;(2) 结构;(3) 表达效果(艺术性)。
  3. 如何筛选概括文中的信息
  (1) 确定区域;(2) 筛选信息;(3) 摘录整合。
  4. 从多种角度分析,散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一般有什么作用
  (1) 一般手法有: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②静态、动态结合;③白描、细描结合;④描写、抒情结合;⑤虚、实结合;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⑦点、面结合;⑧色彩和声音结合……
  (2) 描写角度:①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②感觉角度——视觉、嗅觉、听觉、味觉……③写景顺序——远-近、高-低、外-内……④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⑤写景内容——意象意境、情感基调……
  (3) 常用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像、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4) 景物描写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5. 散文中使用各种人称有什么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
  ……
  课时2 鉴赏评价
  自 主 学 习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1.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应该怎样去分析
  要抓住关键词,结合文本主题,分析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
  2.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可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风格之美;用词之美;句式之美(音韵之美);修辞之美;描写之美。
  3. 如何把握作品形象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