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1450字。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勿以传统反现代
  刘大先
  原生态这个源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原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就自然地理而言,是指没有被外界改造过的景观。在文化艺术领域,原生态被广泛运用后,其词性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它由专指一种文化形态的名词演变成形容词,在很多场合,它的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如原生态影视、原生态歌手、原生态旅游、原生态大碟、原生态饮食等等。概而言之,作为一种美学风格,原生态的“传统”,似乎具有一种价值上的优先性。
  在任何一个民族与个体都无法脱离全球性的文化变革的当下,这种对于传统的态度,尤其耐人寻味。它涉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经久不衰的争执与辩证:传统究竟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还是以人为本、与当代人的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存在?
  面对现代化进程的现实,人们对待传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因应时变、与时俱进,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灵活务实的伦理;另一种则因循守旧,在遭遇冲击时拒绝变化、故步自封,逃避到“本真性”或“原生态”式的话语中以自守。这种拒绝改变的所谓“原生态”的追求,往往是一种遁词,“传统”在这种表述中有被静止化和空心化的危险。
  传统是一条流动不息、泥沙俱下的河流,它本身包含了多种侧面,并非所有的传统都是优秀的、值得弘扬的。新陈代谢、生生不已是任何一种文明发展的必然路径,回忆美好的过去并躲避进去,是无视历史流动性的偏狭和软弱。所以,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提炼出“扬弃”这一观点,强调对于传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薪尽火传,传的显然不是最初的“薪”,而是作为精魄灵魂的“火”。传统只有在应对当代现实的过程中与之发生互动,产生作用,具有生产性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而那些不适应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存在则是无效的,需要革故鼎新的。“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始终是创造性的旨归,有效的传统是那些经过了时代淘洗,重新焕发出生机的部分。
  以作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儒家文化为例,它从先秦的孔孟原典儒学到两汉的荀子、董仲舒的意识形态化,再到宋明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理学与心学的推进,再到晚清及至近代今文经学到现代新儒学的第三次发展。这个传统正是通过不断的注、疏、解、说、读、记、证、考而一再更新的,“我注六经”是为了“六经注我”,复古不过是为了革新。“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对传统进行具有现代意义的转化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有效的传统完全可以拭旧如新、推陈出新。这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和价值指向。
  所谓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从克服“原生态”的迷思开始。那些不适应时代的传统只能作为博物馆中的物品供后人凭吊,而不再具有活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有着对于“传统”的自信才能不畏惧变革,而传统也正是在其自我更新中与现代性接上了榫头。分散在中国大地上的各种各样的大小传统,也应该有这样不畏改革的信心。
  (摘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说,原生态就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说,它则指没有被外界改造过的景观。
  B.原生态广泛运用于文化艺术领域后,在很多场合被用在了名词之前,其词性也由名词演变为了形容词。
  C.从美学风格上看,原生态的“传统”,必然具有一种价值上的优先性,而这种对于传统的态度,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D.当今时代,传统应该怎样存在,是独立自主,还是以人为本、与当代人的生活世界息息相关:这场争论一直在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应该遵循灵活务实的原则,做到因应时变、与时俱进。这也是作者在文中支持的观点。
  B.如果传统在面对现代冲击时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那么它就会被静止化和空心化。
  C.传统只有做到新陈代谢才是能够发展下去的必然路径,即在其流动过程中将那些不能够适应时代的、不值得弘扬的东西淘汰掉。
  D.儒家文化传统的传承可以作为我们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的典范,因为它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注、疏、解、说、读、记、证、考等的更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格尔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扬弃”,他认为,传统要做到既抛弃又保留、克服继承。
  B.“传统”与“现代”并非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传统”应该在“现代”中进行自身的创造性转化,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C.我们只有从克服“原生态”的迷思开始,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应对传统,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D.薪尽火传,要想将作为精魄灵魂的“火”传递下去,我们就要有对于“传统”的自信,让其在现代变更中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介字元石,婺州金华人。从朱熹、吕祖谦游。登绍熙元年进士第,廷对陈时弊,大略言:“近者罢拾遗{1}、补阙{2},有远谏之意,小人唱为朋党,有厌薄道学之名。”上嘉其直,擢居第三人。
  除为国子录,上疏言:“寿皇亲挈神器{3}授之陛下,孝敬岂可久阙乎?”又言:“妇事舅姑{4}如事父母,不可亏宫中之礼。”不报。孝宗崩,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