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7890个字,答案是扫描的。
2016年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阳关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它曾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阳关与玉门关成椅角之势,就像西域交通线上的一对雄狮,扼踞要地,虎视眈眈。古阳关①。走在去阳关的路上。沿途景色瞬息万变。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偶然)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原是一条林带。车轮飞转,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象突然从沙漠里(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虽然昨日的阳关城早已被历史(淹没/湮没),但它当年的雄姿似乎仍历历在目,使人总有无限的感慨。阳关,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非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他们来说。这里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②。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关隘(ài) 闻名遐迩 B.对峙(zhì) 犄角之势
C.广袤(mào) 虎视眈眈 D.戍(shù)守 历历在目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偶尔驶淹没 B.偶然闯淹没
C.偶然驶湮没 D.偶尔闯湮没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②像是阳关上那弯清冷而高远的月
B.①三面沙丘,流沙茫茫,沙梁环抱,一望无际②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C.①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②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D.①三面沙丘,流沙茫茫,沙梁环抱,一望无际②像是阳关上那弯清冷而高远的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峄山景区春节祈福庙会上,秧歌、杂技、舞龙舞狮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穿着姹紫嫣红的服装,为庙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B.下午两点三十分,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物业中心代表队的十名队员,同仇敌忾,尽力拼搏,秒杀对手。
C.不少二三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同时楼盘又大量过剩,地方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新的住房政策,摆脱目前这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D.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有关活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无可厚非,无须他人说长道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专家提示,公众若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或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
B.香港旺角发生骚乱。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和形象,香港警方随机展开刑事调查,抓捕了部分疑犯,香港各界对此众说纷纭,态度不一。
C.各国经过20多年断断续续的谈判,一份历史性协议终于在法国巴黎诞生。这份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D.2015年央视推出“谁是棋王”活动,宗旨是以“走出家门、科学健身、融入社会、分享快乐”为目的,普及围棋项目,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对历史气候的研究大多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开展。简而言之,一是通过自然证据,二是通过人文资料。自然证据贯通古今,恰如一条贯穿历史的经线;人文资料涵盖广泛,仿佛覆盖历史的纬线。
所谓“自然证据”,就是发掘到的生物遗骸、江河湖海的水文遗迹、植物孢粉、冰川或湖泊沉积物、石笋等,通过测定它们的特殊元素或成分获取其存留期内连续的历史气候信息。
所谓“人文资料”,就是官方史书、宫廷档案、方志、农书等,甚至包括航海日志、私人日记及文学作品中,关于水旱、晴雨、冷暖和生物活动等的记栽。单独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定性地知道一个时期的状况;如果加上与现代资料的对比分析,甚至能将这些定性的信息转化为更准确的量化数据;系统地搜集、鉴定和辑录这些材料,可供分析气候变化的规律。
我国幅员广阔,拥有大量树轮、湖芯、冰芯、石笋样本等珍贵的自然证据;我国还是文明古国,自殷商以下,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简书缣帛等存世文献之丰富与连续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我国现代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的一代宗师竺可桢先生曾说:“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
关于利用自然证据研究气候变化的情况,可从我国史前全新世气候研究窥见一斑。古生物研究发现,现今分布北界为高雄和绿岛的珊瑚礁曾分布到台湾岛北岸;现今生活在南海的喜暖的一种昆虫,全新世时曾分布到宁波、上海、连云港水域——这说明当时海洋环境要比现代温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