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6130个字。

  渔峡口中心学校七年级下册语文考试
  第一单元试题卷
  (形式:闭卷时限: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积累(12分)
  一、积累与运用。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每空1分,计12分)
  1、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共同体验“山际见来烟,(1)”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2)”的美妙乐音;我们与李白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3),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笛声,心中是“夜发清溪向三峡,(4)”的惆怅;我们来到《滁州西涧》,感受到了涧边幽草萋萋,水急舟横(5)的清幽意境; 我们从《论诗》中知道创作需要创新,因为(6)。普希金也告诫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7)。
  第二部分阅读(58分)
  一、体先哲感悟,扬文人精神。(22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⑧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8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⑤父异焉异:⑥或以钱币乞之或:
  ⑦父利其然也利:⑧泯然众人矣众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5、从乙文来看,孔子自认为能比其他的圣贤略强一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
  6、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文段的内容,谈谈各自强调的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
  7、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惜时、勤奋好学名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