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900字。
【导与练】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
专题二十一 高考作文得分揭秘(近3年真题+模拟)
高考试题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材料式命题作文:把材料当做立意的投影或引子
材料式命题作文,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命题作文形式,在题目之前会提供一则或几则材料。对于这类命题作文,审题时,应该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同时兼顾。
一般而言,题目提供的材料是命题产生的“由头”,是命题者给我们的提示,是我们审题立意的思维切入点。所以,(1)导入关系,是指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2)解说关系,是指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所涉及的范围;(3)限制关系,是指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即材料有可能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
但不管是哪种关系,在审题立意时,我们都应该准确找准立意重心,不能只见命题,不见材料;也不能对材料不加分析或分析不透,更不能让作文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略)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式命题作文题。审题时,要准确把握“做自己”的角度,应认真分析、把握题目提供的两段材料:第一段揭示“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
这两段文字,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之所以提出“做自己”的命题,是因为生命旅程中“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这样,“召唤”自我、真我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前者强调“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这样,凡是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的立意,都可视为立意深刻;若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则视为符合题意;若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即只围绕第一段材料来展开,则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审题思路确定后,准确深刻的立意也就确定了。至于是先从反面(生命被别人和社会的既定轨道羁绊)切入,还是先从正面(召唤真我)亮出观点,则是大家个性与智慧的多元选择了。
(二)词句式命题:用心挖掘出词句的内涵与外延
词句式命题作文,题目前后没有提示语,命题本身就是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这类命题的优势是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审题时,我们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自由呈现自己的鲜明个性。但是,这种没有任何提示的直接命题,也易使粗心大意的同学偏离题目,一些视野并不开阔的同学可能会无所适从。
从词句的表意形式上区分,词句式命题可分为隐喻式和实指式两类。这两类形式的命题,在审题立意时,应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
(三)隐喻式命题:探究寓意,还原本意
隐喻式命题,就是指那些不直接呈现词语的本意或明确句子的真实意义,而运用比喻义和象征义作为题目的命题。
隐喻性的命题作文题中往往会有一种具体事物,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其寓意一般比较开放。写作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因为要想准确把握命题人所期待的切题立意,就要用心挖掘题目的比喻义、象征义,将题目隐喻的意思还原出来。即使你的作文是从其本义入手的,写作时也一定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升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