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十单元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训练::10.1_《人间词话》十则_.doc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10.1_《人间词话》十则_.ppt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10.2_《红楼梦》评论(节选)_人境庐诗草自序_.ppt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训练::10.2_《红楼梦》评论(节选)_人境庐诗草自序.doc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经典原文
  10 《人间词话》十则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大诗人所造之境       因:凭借。
  B.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绝:绝妙。
  C.众里寻他千百度 度:次。
  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衡:衡量。
  解析:A项,因,因为。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古今的一项是(  )
  A.词以境界为最上
  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C.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D.境非独谓景物也
  解析:B项,豪杰之士,古义,有才华的诗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B.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C.因大诗人所造之境
  D.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解析:B项,豁,使动用法,使……开阔。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暇(xiá)        阁(gé)
  笃(dǔ) 嗜(sì)
  B.糟粕(bó) 跻(jī)
  俟(sì) 鲍(bào)
  C.戛戛(jiá) 讫(qì)
  俗谚(yàn) 不假思索(jiǎ)
  D.逮老鼠(dǎi) 力有未逮(dǎi)
  骈(pián) 俪(lì)
  解析:A项,“嗜”应读“shì”;B项,“粕”应读“pò”;D项,“力有未逮”中的“逮”应读“dài”。
  答案:C
  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     餍:满足。
  B.《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 律:约束。
  C.诚戛戛乎其难 戛戛:困难的样子。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聊:随便。
  解析:聊,姑且。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始于离者终于合
  B.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C.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
  D.无虑百数十家
  解析:A项,古义,结束于;今义,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C项,古义,不可知;今义,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D项,古义,大约;今义,不考虑。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A.目击之而身历之
  B.才得一面
  C.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
  D.皆笔而书之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亲眼;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见面;C项,使动用法,使……休息;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记录。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