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4990字。

  2016年川大附中高三二诊热身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汲取“忠孝节义”中的正能量
  孔学堂郭齐勇
  忠的本意是敬,即尽心。《礼记》载,孔子赞扬虞帝治天下,无私,不厚待其子,爱护老百姓如父母 爱子一样,对民众有出自天性的爱心,有忠厚而利民的教诲,使民众富庶而有礼。可见,忠指对待别人尽 己之心,特别是居职任事者应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孔子讲“君仁臣忠” “君惠臣忠”,表明他主张的 忠是与仁和惠等密切联系的双向要求,而不是“君为臣纲”的单向度要求。我们今天倡导的忠,不是封建 社会的愚忠,而是待人忠诚、忠贞不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忠于党和国家、人民。
  孝的本意是尊重父母。它是人从身边最近处做起的善行,因此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最起码的孝 是赡养父母长辈,但孝又不仅限于赡养,而是从内心尊敬父母长辈。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也就是说,离开了敬爱之心去赡养老人,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 别呢?因此,我们要用至诚的心和切实的行动去感激父母,常回家看看,多做尽孝之事。曾子曰:“孝有 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是孝的三原则:大孝是使双亲受人尊敬,其次不使父母的名誉 受辱,最下等的是能赡养父母。如果做子女的违法犯罪、贪污腐败,就是大不孝丨孝是最基本的爱心,儒 家的仁爱不限于爱亲,而是以这种天伦之乐作为生命之爱的最初体验,以此为养育人性之起点,进而推己 及人,爱他人,爱天下人,即孟子说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很难想象,一个 对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去爱别人、爱陌生人?
  节的本意是止、操、信,指人对欲求有节制、节度,又有行为高尚的意思,如节操、品节等。古代士 人讲气节操守,强调在生死关头要有静气与定力,不随风摇摆。节这一品德与忠、义等品德有紧密联系。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今天我们讲 节,应摒弃封建社会中所谓“三从四德”的“妇道”,而强调做人要有原则立场,不能因眼前的名利而牺 牲大节,不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墙头草,尤其是在权、钱、色的诱惑面前要洁身自好。
  义的本意是宜,指适宜、恰当。义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义行指合宜、得当的行为,包含有恪尽职守、 发挥才能,对社会、家庭尽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与义务等内容。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义是对是非善恶正 确果断的裁决,既是道德情感,又是道德判断。义行则是人们责任感、义务感的外化过程。行义即自觉自 愿地按义这种道德原则行动,是高尚的道德行为。简略地说,义是应当,即无条件地做应当做的事。
  (摘自2015年4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忠” “孝” “节” “义”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忠”本意是敬,即尽心,在《礼记》中被虞帝解释为治天下,无私,对民众有出自天性的爱心, 居职任事者要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
  B. “孝”的本意是尊重父母,而尊重父母是人从身边最近处做起的善行,因此有“百善孝为先”的 说法。
  C. “节”指人对欲求有节制、节度,又有行为高尚的意思,古代士人讲气节操守,强调在生死关头 要有静气与定力,不随风摇摆。
  D. “义”既是道德情感,又是道德判断,对是非善恶正确果断的裁决,义行是人们责任感、义务感 的外化过程。
  2下列各项中和作者要求的从“忠孝节义”中汲取的正能量的论述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 我们居职任事者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倡导待人忠诚、忠贞不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忠于 党和国家、人民。
  B. 守住“孝”最起码的底线,赡养好父母长辈;做子女的不做违法犯罪、贪污腐败等大不孝的事情。
  C. 做人要有原则立场,不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墙头草,尤其是在权、钱、色的诱惑面前要洁身 自好。
  D. 行动合宜、得当、符合准则,恪尽职守、发挥才能,承担对社会、家庭尽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与 义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孔子讲“君仁臣忠” “君惠臣忠”,是和“君为臣纲”有区别,因为他主张的忠是与仁和惠等密切 联系。
  B. 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仁爱作为生命之爱的最初体验,以此为养 育人性之起点,进而推己及人,爱他人,爱天下人。
  C. 节这一品德与忠、义等品德有紧密联系,今天我们讲节,应摒弃封建社会中所谓“三从四德”的“妇 道”。
  D. 义是应当,即无条件地做应当做的事,行义即自觉自愿地按义这种道德原则行动,是高尚的道德行 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沆少好学,器度宏远,炳尝语人 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三年,拜给事中、 参知政事。四年,以本官罢。未几,丁内艰,起复,遂出知升州。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 东宫待以师傅礼。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累加门下 侍郎、尚书右仆射。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 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