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30字。

  2014高考满分作文——重庆卷
  ——节选自《高考作文阅卷档案》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采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重庆卷2012—2014年这三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由此看来,重庆卷的作文题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了,新材料作文必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主要方式。同时,这三年新材料可以说各具特色:2012年以“保安解救冷库工人”为材料,关注社会,体现人文情怀;20l3年以“大豆变豆腐改变命运”为材料,关心自我,彰显思维创新;2014年以“租房”为材料,关注细节,突出高尚品质。其中今年的题目与2012年的题目命题的立意很是相似,都以“美德”为命题范畴,旨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彰显了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社会人生,找寻和探寻人生意义和价值,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突出了“文道统一”的命题思想,具有现实性、深刻性、新颖性和思辨性的特征。
  二、试题特点
  材料丰厚,富有深意。今年的重庆卷材料作文可谓一波三折,情节跌宕,有波澜、有起伏。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打算同一位和蔼町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则友善地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深感满意的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你不是故意的”,老人原谅了他。但情节一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而拒绝游客的租房请求。结尾处体现了一种价值导向,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让人深受触动。材料意蕴深厚,每个情节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叙述的整个事情的全过程可以表现出这位租房老人的诸多优秀品质,比如宽容、有爱心、善良、尽职尽责等。
  贴近生活,利于思辨。这个材料反映了生活的实际.贴近生活,切合考生的认知特点,便于考生去辩证立意。考生就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等关系来确定中心,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深入分析;或者可以叙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从而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材料有叙述,有对话,有起伏,有冲突,易激活考生思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说真话、说实话,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利于考查考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小中见大,传递正能量。今年重庆卷的作文材料从范围看仍然属于美德的范畴,租房老人的言行中表现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和正的价值观,而材料的结尾揭示的事实就是对崇高美德的弘扬,对见利忘义等行为的鞭挞和批判。这样的试题时代气息浓厚,将生活的小事与社会的热点自然结合,是对考生写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的一次很好的考查,标志着今后重庆卷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
  三、写作构思
  1.从以关爱他人的角度立意。租房老人对租房的游客很是关心,让他试住几天再签合同,当他不小心打破玻璃杯后又原谅他,这充分表现了对游客的关爱之情,这种感情就足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这个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2.从以宽容他人的角度立意。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