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80个字。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了解“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说出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体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圣贤皆乐山水,可见对山水之美的悦纳体现了人丰富的情感、高雅的志趣和强烈的审美能力。今天我们就和欧阳修一起去体验醉翁亭的山水之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欧阳修。
  3、关于“醉翁亭”: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
  4、学习生字:
  滁(chú)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láng)琊(yá)
  潺(chán)潺辄(zhé)醉霏(fēi)霏岩穴暝(míng)
  伛(yǔ)偻(lǚ)山肴(yáo)野蔌(sù)觥(gōng)筹(chóu)阴翳(y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