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精品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0课《谈语言》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1课《最苦与最乐》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2课《懒惰的智慧》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3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4课《范进中举》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5课《选举风波》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6课《山米与白鹤》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9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课《巴东三峡》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0课《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1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4课《满井游记》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7课《曹刿论战》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9课《劳山道士》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课《周庄水韵》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4课《走进纽约》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5课《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7课《生命之舟》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9课《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doc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4、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东”指四川东部。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劳山道士》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识记、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
2、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4、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聊斋志异》或看过电视剧《聊斋》吗?(学生举手回答)有谁愿意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劳山,即崂山,位于山东省即墨市海边。道士,对道教教徒的称呼。
2、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