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1课《巨人和孩子》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2课《蟋蟀在时报广场》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3课《我爱这土地》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4课《乡愁》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5课《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6课《纸船》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7课《苏州园林》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8课《桥梁远景图》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9课《洲际导弹自述》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课《石榴》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0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1课《黔之驴》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2课《陋室铭》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3课《爱莲说》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4课《口技》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6课《强项令》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8课《岳飞》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课《海燕》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3课《白鹅》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4课《鹤群》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5课《鲁迅自传》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7课《第一千个球》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8课《少年爱因斯坦》精品教案.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9课《骆驼寻宝记》精品教案.doc
《石榴》
教学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的美好情操之志,并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圆形,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花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黄色的。果在秋季成熟,内有很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多汁,可以吃。果皮可入药。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2、文题“石榴”就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按“爱——绘——赞”的《海燕》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与作者的“乡愁”之间的联系,掌握解读这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让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4、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某些词语的使用,进一步学习状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乡,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背井离乡的游子百般思念的地方。一群海燕,引发了作者郑振铎绵绵相思。那么作者眼前看到的自由飞翔的海燕,是故乡美丽的燕子中的那一对、两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海燕,鸟纲,海燕科。小型海鸟。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国所见 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 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2、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岳飞》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将领岳飞的事迹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3、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学习岳飞的高贵品质、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会唱《精忠报国》这首歌吗?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精忠报国》这个
故事是写谁的,给大家讲一下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传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以人名为题,交代记叙对象。
2、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人。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
3、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