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50字。
2016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材料作文“坚持、惜时、趁早”范文评讲
渭南市三贤中学 王满仓
一、文题回放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人们平常在形容一件事遥遥无期的时候,常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啊”。无论对于长辈还是正扮演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来说,心中“不安分”的夙愿,总会出于各种客观原因而无法实现。等到客观条件可以满足时,却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不再有“活出动静”的热情。
材料二:“元宵节,我想让爷爷和我一样活在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一张看似“无厘头”的请假条大红于网络,被网友们誉为“任性”却包含甜蜜辛酸的请假条。
你如何看待这些材料的?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二、审题指导
1.材料把握
这是一道多材料型的作文题。多则材料放在一起,其逻辑就是,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点,也就是说,材料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主旨、含意),即使材料之间的逻辑是矛盾的!
这两则材料,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珍惜时间,一切事情都要趁早去做!
2.立意指导
(1)从两则材料的共同主旨角度出发:
珍惜时间(年华等)/ 人生(事业)莫等待 / 顶住目标,坚持奋斗 / 一切都要趁早
(2)从材料二的孝敬老人(长辈)角度出发:
行孝要趁早(光写孝道,就偏离题意了!)/ 孝顺不在一时,而在一世
(3)从材料一的“客观条件”角度出发:
莫找理由,坚守梦想 / 持之以恒为梦想 /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三、范文指路
【说明】两篇范文,都是经过老师润色之后的作品。前者只做少许改动,结尾部分为老师所加;后者丰富了分论点的议论分析,语言风格依作者本人意欲达到之风格而改。
范文一《时间都去哪儿了!》
渭南市三贤中学 石佳鑫
春,挣脱了冬的束缚,从泥土中昂首而出;夏,告别了春的含情脉脉,在枝头引吭高歌;秋,挥别了夏的盛情款待,谦逊地低下成熟的头颅;冬,在秋的依依不舍下,用睿智无言为天地留白……四季就这样不停地更替着,可时间都去哪儿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