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7200字。
祁阳二中2016年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杨年生 审题人:刘国华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C、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2、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3、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二、文言阅读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完成4-7题(21分,4-6每小题3分)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