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个字。
23 愚公移山
精彩开篇词
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总是招来人们“不自量力”的嘲讽,可是,当年近九十的“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誓要移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时,我们的内心却表现出无限的崇敬。也许我们比“愚公”多智,我们会有无限的想象力挣脱束缚,但我们多的只是方法和技巧,缺少的恰是这种“愚公”精神。感谢这个可爱的老头子,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财富。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迂(yū)
荷(hè) 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妻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赞同。
损:削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寒暑易节易:交换。
固不可彻彻:通。
何苦不平苦:愁。
(2)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这件事。
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