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0个字。
吴起县二中八年级语文“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参与备课 审核 课时 授课人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 总课时
组歌 王婷赵江王冬莉 刘虎鹏 1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学习方法 图书馆阅读或网上查找有关纪伯伦的作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勾画优美的语句、段落,互相交流,并能对文字作简单的赏析,同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心得。可以从思想感情、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分别作出总结。也可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师寄语: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资料助读】
1.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以他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曾经全球闻名。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
2.散文诗:所谓"散文诗",顾名思义,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这就是说,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不仅在于消极方面它不分行,更在于积极方面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则在于体裁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或者不如说,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
3.纪伯伦在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不得不同家人背井离乡,到美国求生。后来,诗人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念、冷却他炽热的赤子之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更切。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温馨寄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相信自己,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
导学案使用说明:
1、结合知识积累,参考资料,自主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
2、小组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学生活动 自我完善
(红笔订正)
【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纪伯伦,(国家)、,著有散文诗集、、,本课的两篇短文就选自其中的,从体裁上看,两篇都属于。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执拗()()真谛()纤细( )天穹( )
憔悴()()镶嵌()祷词( ) 心扉( )
璀璨()()酷肖()翱翔()炽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