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90个字。
10 组歌(节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纪伯伦。
2.学习借物抒怀的手法,训练朗诵和品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
2.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
重点
在诵读、品析中感受优美的语言。
难点
深刻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
朗读法、美点寻踪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朗读磁带、纪伯伦资料、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比一般的哲理诗丰富。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浪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
纪伯伦(1883~1931年),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写作背景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的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祟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