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30字。
怎样鉴赏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战国以来,“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①“一代之文学”,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主流。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虽然现在时代已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正在走进高科技时代、网络时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古典诗词并未过时,它如同昨夜璀璨的星辰,在今夜,在明夜依然会熠熠生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历代民间作者和文人学士发挥才情     睿智创作出的诗词佳作,不仅在今天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这里,我们偏重于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在此仅选择意境美和语言美两个方面,作为鉴赏古典诗词的切入点。
意境美
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鉴赏诗词首先要注意的。所谓意境,古代诗论家又称“境界”,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言:“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凡有意境者,均是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情思与景物交融的作品。如杜甫《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它像是一组空境头,只有景物转换而不见人,但却无处不在写人。尤其是“无边落木”一联,写江边秋景,气象阔大,作者将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身临其境,而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了诗人的无穷情思,形成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例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味之无穷。至于李商隐以《锦瑟》为代表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如何鉴赏有意境的诗词,涉及到作者、作品和读者。因为从创作与欣赏的角度看,三者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陆机有“意不称物,文不逮意”②之叹。作者的情志,能否在作品中得到完全的表现?不一定。而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又是艺术的深层结构,语言意象是它的表层结构,读者通过表层的语言艺术,能否完全解开深层结构中的奥秘?还是不一定。但有意境的作品往往能使读者于微尘中见大千,有限中见无限,从而给人们的想像力留下无穷的余地。在诗词鉴赏过程中,读者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继续在作品中驰骋自己的想像。人的想像力,往后看表现为一种回忆,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