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690字。
诗歌鉴赏复习对策谈
自 2002 年以来,诗歌鉴赏题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转为主观表述题,从这两年考生的得分情况看,这一题普遍做得不够理想,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帮助高三学生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笔者认为要指导学生做好如下工作:
一、考点透视 
《 2003 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人学考试考试说明(语文科) 》 对诗歌考点的表述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下含两点要求: 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下面我们分要点对此进行解读。
先说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即指诗人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因此,我们读者在鉴赏时,也理应透过作者情感世界的窗口,调动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诗中的形象,深人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
接着说思想内容。思想内容指的是作品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对思想内容的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中心意思作出是非、优劣、高低的评判,并且进一步对其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作出理性的欣赏与鉴别。
再说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能动反映(包括人的思想、感情),以语言为载体显示出来,传达给别人的一种活动;技巧是表现在写作过程中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的技能。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
最后说说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不同的表达文体,语言也相对不同。对于诗歌语言来说,它往往借助于描绘、比喻、拟人、类比、夸张、想象等手法让人去领悟其含蓄、丰富、形象的内涵。不同的作者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常见类型有清新、简洁、平淡、华丽、明快、含蓄等。
二、知识聚焦 
1 .诗歌的形象
相对诗歌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要把握的。当然,有些时候,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原因,或者是作者为了使诗意含蓄些,其诗中的形象不以“人”的形式出现,而代之以“物”,但这里的“物”又不同于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借物写人,而这里的形象却是写“物”即写“人”,表面写‘挤物”,实际写“人”,如罗隐的 《 蜜蜂 》 :不论平地或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里明写“蜜蜂”这一动物故事,实为写“人”喻“人”。
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让自己进人到诗中,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意象:“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春花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悸地发出哀鸣。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2 .诗歌的思想内容
由于试题答题要求的不同,对思想内容的分析表达也应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侧重于内容理解的; ② 侧重对作者寄寓感情的挖掘的; ③ 侧重对作者感情的把握的; ④ 侧重于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