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不列颠尼亚》
664_东方之珠.mp3
《别了,不列颠尼亚》26张ppt.pptx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doc
百年中国之香港回归_标清.flv
明天会更好.mp3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新闻六要素、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这一体裁的结构。
2.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 体会课文 “现实场景与历史事实的交叉”这一写作特点,学习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点。
2. 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1. 掌握新闻这一体裁的相关知识。
2. 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的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激趣)
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香港)(观看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背景介绍(了解繁华香港背后屈辱与伤痛的历史)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制度。
三、知识回顾
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3、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