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2120字。

  北京市大兴区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含23道小题。
  3.所有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是借助“笔墨纸砚”“印章”“镇纸”“搁笔”等工具来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汉字书法字体,传统讲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五种。篆书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风格古朴,笔画繁复,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横平竖直;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1)下面不属于“文房四宝”的一项是  (2分)
  A.湖笔             B.徽墨             C.镇纸             D.端砚
  (2)下面对4幅书法作品所属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②
  ③          ④
  A.①篆书  ②隶书  ③草书  ④楷书         B.①草书  ②隶书  ③篆书  ④楷书
  C.①篆书  ②楷书  ③草书  ④隶书         D.①草书  ②楷书  ③篆书  ④隶书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寒食也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禁(jī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B.禁(jī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C.禁(jì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D.禁(jìn)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⑥④②⑤③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②⑤①④⑥③
  3.2016央视猴年春晚开场,主持人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五副春联,其中一副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应该是(2分)
  A.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                 B.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
  C.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                 D.大地春回,草原锦绣天
  4.下面语段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根据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甲】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乙】唉,我现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