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50字。

  《廉颇与蔺相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2.认识并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操。
  3.了解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体会其写作艺术。
  4.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和3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预习
  略。
  二、导入新课
  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中任选一项导入。
  三、整体感知
  1.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2.《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3.关于“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4.时代背景
  公元前4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故事。
  5.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6.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
  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
  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
  3.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