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
《祝福》学生版.doc
《祝福》教师版.doc
《祝福》
【学习目标】
1、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把握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所揭示的主题。
【作者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人称“文教思革”。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医生是不能拯救人类,从此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年38岁。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学院学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文题解读】
“祝福”是旧社会我国江南一带的习俗,在过旧历新年时用酒肉和香火供奉、酬谢祖先和天神,祈求来年的幸福。“祝福”的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之内举行。本文以“祝福”为题,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祥林嫂的悲剧是在鲁镇“祝福”喧闹的爆竹声中一步步展示出来的。
【背景探寻】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知识链接】
小说的叙述方式:
小说叙述是小说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指小说家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概括的说明、交代和介绍。作品中的情节推进和人物性格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叙述实现的。一般说小说叙述包括以下类型:按时间发展先后依次叙述情节的,称为顺叙或正叙;把某些发生较晚的情节或结尾先行交代,再回过头来叙述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叫倒叙;在顺叙中暂时中断主要情节的进展,而插入相关事件的说明,叫插叙;介绍同一时间内不同处所发生的两件或几件事的,叫平叙。另外还有补叙、追叙、分叙、合叙等多种。
封建思想简介:
封建思想基础是儒家的礼制思想,核心是”三纲五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