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
捕捉意象 领会诗歌意境
一、亮出例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排云:冲破云层
问:秋天可以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只写了冲天而上的鹤,有何深意?
解析:写鹤意在明志,作者要表现一种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的精神
二、引出“意象”
这首诗歌中的“鹤”,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即“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亮出目标、重点及难点
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找准意象,体会其寓意
难点:通过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感情
四、解题步骤(板书)
1、找准意象
2、扩展语意
3、把握寓意
4、表达了什么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五、典题探究
例题1
竹 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诗中着力刻画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形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解析:(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深邃的哲理。)
抓住竹子质坚、挺拔的特点,赞美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表达了作者身陷逆境、坚贞不拔、永不屈服的高风亮节。
例题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问:划横线句子中的“浮云”“落日”如何理解?蕴涵作者什么情感?
解析:游子在外如天空的白云,随风漂浮,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这就更增添友人之间的惦念之情。西天的落日依恋山峦,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巧妙的将眼前的景物“浮云”和“落日”信手拈来,融景入诗,摹状二人分手时别情难遣的情绪,十分形象贴切。
六、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物:
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 ---⑴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⑵指代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