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道小题,约9890字。

  全国新课标试卷2016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法国巴尔扎克在小说《幻灭》里面讲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了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过程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需要专门论述,就是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什么叫再造想像呢?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红楼梦》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水浒传》拍得再好,也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要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特别是唐代以后用的典故,它都是意象化的。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取材于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
  1.下列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所有审美对象都可以自然地、无条件地唤起任何审美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B.在理解感受基础上产生的联想想像,会加深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理解感受。
  C.中国古代诗论强调诗歌所写的景象要丰富,否则难以引发读者的审美联想。
  D.真正懂诗的人能够把简短的诗句扩展成为长诗,这就叫弱刺激变为强刺激。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不属于“再造想像”的一项是(3分)
  A.电影导演最初阅读剧本时脑海中涌现出电影镜头的画面。
  B.读者阅读小说《红楼梦》时,心中形成了大观园的景象。
  C.读《登高》眼前呈现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图画。
  D.看到某演员做的广告,脑子里出现了他演过的某一角色。
  3. 一些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普遍反映不如原著好看。结合文意所做归因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语言艺术通过再造想像,给人的形象感丰富得多。
  B. 影视作品普遍不如语言类艺术作品好看并耐人寻味。
  C. 要想理解影视作品,人们需增加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
  D. 中国文学名著有很多典故是影视作品不容易表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汉书•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B.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C.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D.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道必更匈奴中                       更:更改
  B. 汉肯听我乎                         听:任凭
  C. 穷急射禽兽给食                     穷:窘困的时候
  D. 汉击走单于于漠北                   走:使…逃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联络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但张骞始终不忘使命。
  B. 后来,在大宛国的帮助下张骞终于到达月氏,但月氏国已经无心和匈奴为敌。
  C. 张骞回国后,编制西域地形资料交予国家,为后边与匈奴做战打下良好基础。
  D. 张骞与李广同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却因为李广的失败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2)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3)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阙下裴舍人
  唐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2)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3)诗人此时正在落第期间。
  8.本诗前四句写皇城之景,其用意何在,请加以赏析。(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