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议论文写作构思精巧之法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sdw545@163.com 杜大华
一、论据叠加法
(一)方法例说
在考场上,写议论文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一是在高考中,写议论文的同学多,阅卷老师见了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分数当然不会低。二是议论文结构简单,内容清晰,一目了然,只要论点不出什么问题,得低分的可能生几乎没有。第三是最重要的,议论文好学,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启蒙容易
也许同学们感觉和我据说的恰恰相反――议论文比记叙文不好写。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现在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写议论文的简单办法:论据叠加法。
所谓“论据叠加法”,就是在议论文的论证部分,使用两个事实论据,加起来论证中心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我们用了两个事实论据,肯定不会比单纯说理的差,而且开始学写议论文,说理又不在行,用事实说话再好不过。
“论据叠加法”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同性质的论据叠加(见例文一),另一种是相反性质的论据相加,即我们所说的正反论证(见例文二)。
(二)例文一
骄 与 馁
期中考试后,有的同学得高分,乐得眉开眼笑,似乎高人一等。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有的同学得了低分,则愁眉苦脸,连骂自己“笨”,从此悲叹前途,丧失信心,这两种态度都不对。
古人云:“胜不骄。”我们无论作什么事情,都应取这种态度。
古今中外,凡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人,都是“胜不骄;败不馁”的。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从不因自己的发明项目问世而有丝毫的骄傲;相反,他把每次成功都看着是新的开始,这样使他的成果达到了数以千计的地步。难道他的每一次发明都是那么顺利,没有挫折和失败吗?那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他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善于从一次又一次地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才变失败为成功。
其实,中外历史上每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德国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欧立希为了制造一种专灭血液里锥虫的新药,经过了606次试验。我们可以想象他该是经历了多少次失败。而当他成功之后,荣誉,鲜花勋章一齐向他涌来的时候,他也并没有骄傲;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又开始了征服“梅毒”的新药的研究,一年后又取得了成功。试想,假如他胜则骄,败则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么?
俗话说:“知识象海洋。”“学无止境。”如果说,我们已学到了知识,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决不能因此而骄傲。如果说我失败了,那也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决不能因此而气馁,曙光就在前头。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我牢记这两句名言,时时警惕“骄”与“馁”这两只拦路虎,大踏步地向胜利的目标进军吧。
上面这篇议论文是一篇同性质论据叠加的成动之作。一个是爱迪生的例子,一个是欧立希的例子。这两个事例都是属于戒骄戒躁的,都是正例。文章通过列举这两个例子,就把“胜不骄,败不馁”这个中心论点作了很好的论证了。
运用“论据叠加法”必须注意下面儿点:
l、要注意精心选择论据,使它们能够很好的支撑中心论点,切不可使它们和中心论点似是而非。
2、叠加的两个论据之间要做好过渡衔接,不然的话,一是会造成论据罗列,二是会造成文章的结构散乱。
3、两个叠加的论据之间,要注意角度的变化。正反论据的叠加,本来就有性质和角度变化;如果是同性质的论据叠加,角度的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面会有各种角度变化,如时间的角度变化,地域的角度变化,学科的角度变化,所涉及的人的工作身份的角度变化……
同学们,学一学写议论文吧,我相信你一定会受益不浅。
(三)补充例文
用人当用“长”
当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在用人问题上,还存在不少弊病。有本领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缺点每每不被重用;而无显著缺点也无显著长处的人,却往往得以高升。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用人用的是他的长处,不是用“完人”。
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所占的比例不妨算作“7”,他的缺点也是有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