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15430字。
2016届福州一中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国家起源问题密切相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古代希腊、雅典、罗马和日耳曼的社会发展情况为据,揭示了这些地区的国家起源道路是社会分化为阶级,阶级彻底摧毁氏族制度,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以地域划分国民,从而建立起国家。但恩格斯没有提及古代中国的国家形成道路。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的道路与希腊、雅典、罗马等不同,它并未摧毁氏族制度,而是在氏族组织普遍存在基础上建构了国家。恩格斯认为,国家出现的目的是“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国家缓和冲突的功能不是靠武力镇压方式实现,而是靠其管理功能实现。国家管理功能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平共处。古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走的正是一条各部落、各氏族相对和平共处的道路。
《尔雅•释诂》:“服,事也。”中国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甫一出现就有“服”的关系存在,如族群内的公共事务。进入文明时代后,这种关系由习俗逐渐演化为制度。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尧时期开始至禹时期成功治理洪水这一公共事务密切相关。禹在组织各部族治水过程中,明确了各部族的权力义务分配,加强了部族间的团结合作。据《遂公盨》及《尚书•禹贡》知,禹治水成功后根据各地土地物产,制定各部族对族邦联盟的贡赋服制。启即位后继承禹分配各部族权力义务的做法,整合了服从统治的部族,以夏族及与夏族关系密切的族属为基础分配权力义务,使之居于王都附近,供职于王庭,建立内服制,而那些距离王都较远的部族负责拱卫王都,被划为外服,建构起以夏王为政治中心、王都为统治核心、内服势力为王朝统治政治基础、外服势力为王朝外藩的国家结构。启通过管理内外服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建立了以内外服为特征的国家管理模式。启将以往各部族向核心族邦联盟进贡的传统转变为夏的国家制度——朝贡制度。
至夏商之际,夏的国势日衰,夏桀为强化王权维护统治,改革内外服制度,激化了内外服与夏王的矛盾。商本为夏的外服诸侯,逐渐发展壮大,趁机灭夏,吸取夏亡教训,重新建构国家,但并未舍弃内外服制度。商汤以追随其伐夏的三百六十族为基本力量,并择选夏遗民贵族入朝为官,吸取夏代贤王设官分职经验,建立内服制度。商汤以追随其灭夏的诸侯为主要力量,并可能在重要的军事据点册命了一些新外服势力,重构外服制度。内外服构成了商代国家结构形式,商王通过管理内外服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商汤继承夏代外服诸侯朝贡的传统,命令伊尹制定根据四方所产献贡的四方献令,建立朝贡制度。商代晚期商王朝征伐东夷耗费了国力,帝乙、帝辛为加强王权而改革内外服制度,触动了国家根本,导致王朝政治基础内外服的分裂瓦解。姬周族迁于岐周后,经王季、文王、武王的经营,以殷商外服方伯身份争取周边诸侯、方国的支持,于文王受命后形成以周为核心的外服联盟,至周武王时期逐渐构建起以周为主导的新外服体制,于牧野一战取代商。
(摘编自张利军《服制与中国早期国家管理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古代希腊、雅典、罗马和日耳曼的社会发展情况为据,揭示了这些地区的国家起源道路,并没有提及古代中国的国家形成道路。
B.恩格斯认为,国家出现的目的是缓和冲突,国家缓和冲突的功能不是靠武力镇压方式实现,而是靠其管理功能实现。
C.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的道路与其他国家都不同,它并未摧毁氏族制度,而是在氏族组织普遍存在基础上建构了国家。
D.中国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甫一出现就有“服”的关系存在,如族群内的公共事务,但这还不是制度,而是习俗。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尧至禹时期成功治理洪水这一公共事务密切相关。禹在组织各部族治水过程中,明确了各部族的权力义务分配,加强了部族间的团结合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