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4蜀道难.doc
5杜甫诗三首.doc
6琵琶行并序.doc
7李商隐诗两首.doc
第二单元单元写作学案.doc
蜀 道 难
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他站在盛唐诗坛的高峰之巅,醉后敢将天子傲。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他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念他的名字,天地间顷刻滴灌了浓浓的酒香;读他的诗篇,胸怀里霎时涌动着豪放的波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请暂且舍弃“钟鼓馔玉”,抛却“摧眉折腰”,让我们同“青莲文苑第一家”,共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共醉一场绝美的酒宴。
杜甫诗三首
茅屋连黎庶,宿儒孤舟叹人间疾苦;草堂铸诗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像杜甫那样一生为民请命、与民同悲喜、共患难,像他那样推己及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又有几人?杜甫胸怀的博大坦荡,爱心的真挚深厚令人感动。一句民谣道出了千百年来人民对杜甫的亲切之感:唐朝诗圣有杜甫,识得民间苦中苦。
琵琶行并序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李商隐诗两首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4 蜀 道 难
,[学生用书P24])
诗海拾贝
送友人入蜀
[唐]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却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作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体现了诗人文笔和思想都很成熟的特点。
【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杜甫诗三首
诗海拾贝
去 蜀
杜 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诗人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下这首诗。首联回想客蜀时间之久,暗示国家动乱时间之长;颔联言离开蜀地的去向,暗示前途艰险;颈联诗人抚今追昔,叹息自己年老力衰,同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奈的辛酸和一事无成的悲哀;尾联就表层意义来说,是在自我解脱,其深层意义是发出了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
【思考】 这首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一、文本名句
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二、杜甫名句
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其一)》]
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用书P28])
1.字音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环珮(pèi)
青冢(zhǒng) 朔漠(shuò) 省识(xǐng)
渚清(zhǔ) 潦倒(liáo)
2.一词多义
(1)间①江间波浪兼天涌 名词,表示空间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③草屋八九间 量词,房舍的单位
(2)急①白帝城高急暮砧 形容词,急促的②风急天高猿啸哀 形容词,迅猛的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形容词,危急④急击勿失 副词,赶紧,快速地
……
6 琵琶行并序
诗海拾贝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的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诗中多少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全诗紧扣“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寒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诗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思考】 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安闲”二字展开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一、文本名句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二、白居易名句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学生用书P32])
1.字音
荻花(dí) 铮铮然(zhēnɡ)
贾人(ɡǔ) 悯然(mǐn)
管弦(xián) 轻拢慢捻(niǎn)
幽咽(yè) 水浆迸(bèng)
钿头银篦(bì) 哑呕(ōu)(yā)
嘲哳(zhāo)(zhā)
2.一词多义
(1)数①使快弹数曲 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名词,数量③范增数目项王 副词,多次,屡次
(2)言①东船西舫悄无言 名词,说话的声音②感斯人言 名词,话③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字④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说
……
7 *李商隐诗两首
诗海拾贝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赏析】 这首诗是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的一首咏物诗。前半部分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部分直抒胸臆,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地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思考】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一、文本名句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
二、李商隐名句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
4.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迎寄韩鲁州》)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7.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隋宫》)
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学生用书P36])
1.字音
锦瑟(sè) 弦柱(xián) 惘然(wǎng)
马嵬(wéi) 未卜(bǔ) 宵柝(tuò)
晓筹(chóu) 驻马(zhù)
2.一词多义
(1)及①不及卢家有莫愁 动词,比得上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动词,到,到达③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介词,趁
(2)更①海外徒闻更九州 副词,另外②愿足下更虑之 副词,重新③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副词,再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名词,计时单位
(3)然①只是当时已惘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君尔妾亦然 代词,如此,这样③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正确④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连词,然而,但是
……
单元写作学案[学生用书P41]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题目展示】
(教材78页写作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去世了,在他的文稿中发现了一张未来小说的创作构思提纲,其中突出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严重分裂的家庭继承了一幢房子,他们只好居住在这幢房子里。”这是一幢巨大的世界房屋,人们只好一起居住在里面——黑人和白人、东方人和西方人、非犹太人和犹太人、天主教教徒、穆斯林教徒和佛教徒——一个在思想上、文化上和兴趣爱好上不适当地分裂开来的家庭,由于他们根本无法再分散地生活,所以必须懂得以某种方式共处。
【思路导引】
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这则材料的中心应是“所以必须懂得以某种方式共处”,由此,我们可将立意定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互相理解”“以和为贵”等。
【佳作赏析】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时候,退一步看似你吃亏了,其实,却维护了大局的稳定与和平。
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去世后,人们发现它的文稿中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所有的人不分种族肤色信仰地居住在一起,懂得了特殊的相处模式。看起来很令人惊讶对不对?其实他们是被迫住在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退一步。
我忆起德国的那场屠杀。犹太人布满血丝的双眼,抑不住惊恐的表情,全民族只能静待屠刀断开他们的首与躯干,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场屠杀是因为什么。因为那个可笑的理由:犹太人是个聪明的人种,如果不杀光他们,他们将在不久后统治世界。于是,犹太人柔软的心被“朋友”划开,滚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朋友”没有选择退一步与他们共同发展学习,为世界进步而努力;他们的“朋友”选择上前一步,激进一步,刺痛他们的心。若退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先进的设备,我们将学习到更精妙的知识;若退一步,我们会有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对方的关爱;若退一步……
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眼中浸满了泪水,他站在那小小的台上,向众多的兄弟同胞诉说着他的理想。然而在他构建美好家园时,还有无数黑人被白人凌辱。同样奔流的血液,同样明亮的眼眸,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黑人的手足同胞——白人并没有选择退一步,他们肆意的嘲讽、欺凌,只因为那比他们更多接受了阳光洗礼的肤色。若白人退一步,那片大陆会更早进入安宁祥和的气氛;若退一步,那片土地会少一些承载血腥与杀戮;若退一步……
我想起了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当朝宰相张英的家人重修房子,与邻居发生争执,寸土不让。张家人修书张英,让他用权力摆平。张英回复家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让他三尺”缓和了矛盾,和睦了邻里。退一步,让我们的环境和谐美好;退一步,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退一步……
浮躁的现世,有多少令人悲痛的消息不是出自针锋相对?不是出自那寸步不让?生命所承载的,不仅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热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