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40字。
课题名称:秋兴八首(其一)
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三第2单元 课型:新授课 应用课时:1
备课时间:2016/3/8 学科:语文 备课组:高一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王和云 组员: 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把握景与情的联系,品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PPT课件 朗读音频mp3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目标引领
展示目标,齐读目标,教师解读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活动导学 一、诵读指导
1、播放音频mp3
2、指导学生如何诵读
(1)律诗: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2)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二、诗歌鉴赏
1、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什么”:
(1)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2)抓作者:知人论世
(3)抓诗句:(三什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4)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2、
(1)抓题目
《秋兴八首(其一)》 兴(xìng):兴致,情绪。秋兴就是秋天景色引发的情感。
《秋兴八首》是杜甫55岁时因战乱客居四川夔州时所作。全诗共八首,本篇是第一首。
(2)抓作者(知人论世)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创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3)抓诗句及注释(“三什么”)
写了什么: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①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②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一联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