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甘肃省华亭一中 郭凤歧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山下皆石穴罅(xiè ) 褒之庐冢(zhǒng)也
B、暴(Pù)霜露,斩荆棘 暴(bào秦之欲无厌
C、汝识(shì)之乎 周景王之无射(yì)也
D、至莫(mò)夜月明 谬其传而莫(mò)能名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凄切 樯橹 罗裳 雕栏玉砌B、婉约 辞藻 烽火 良晨美景C、巷陌 暮蔼 弥望 晓风残月 D、漂零 喜雀 仓皇 舞榭歌台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很不以为然。
B、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甘心上当”的人可谓多矣,这是因为信奉“千错万错,马屁不错”的人络绎不绝。
C、在铁的证据面前,她不得不交代了多次犯罪的事实,但对同伙王得臣的下落,她仍然矢口否认。
D、丰子恺能够用心表现细碎的东西,如果其中蕴含道理,他会先静下心来描写叙述、再顺水推舟地点示其意义,而且点到为止。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的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小时内我要如醉发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
B、我想,散文笔调的迷人,不也是在于它富有一种天籁之美吗?
C、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瞬间才能完全想透的。
D、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感叹秋的文字特别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孙权北击合肥的历史作用
一项历史结局是参与此历史过程的人共同构筑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仅经赤壁一役,并不足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世人之所以有“一战定三分”的误解,就在于忽略了其后孙、曹间的战争。其实,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孙权在赤壁战后,坚持了抗曹的政策,并不断在淮南地区发动进攻。
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08-219年),孙、刘、曹周旋了11年。其间,《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曹间围绕合肥的战役为8次,刘、曹作战3次。赤壁之战后的11年中,孙、刘与曹之争,主要由孙方承担,孙军攻合肥,击当涂,战役的目的是开拓合肥东、西、北三面的用兵空间。如果孙权进占合肥,逼取寿春(今安徽寿县),再沿淮河水系东出北上,曹方的徐、豫诸州等地,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孙军不仅独据长江天堑,还可兼得淮河运兵之利。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