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1张,文字材料约1170字。
第三单元 外国(主要指欧美)诗歌单元 教材教法辅导
一, 外国诗歌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出越来越向内发掘的趋势。
荷马史诗—但丁神曲—文艺复兴时代的抒情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诗歌
越来越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非理性层面,大量运用隐喻象征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极其悖论式语言来加大诗歌内蕴的张力,使得诗歌呈现复义化趋势,诗情也常常从对个人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某种哲理性的感悟。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现当代外国诗人得以更丰富深刻地延伸情感的触角,所以他们的诗歌意蕴往往较中国古典诗歌显得视野更开阔,底蕴更深邃,表达方式也更丰富,独特且带有实验性。许多杰出诗人的背后往往都站立着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多元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也使得他们的诗歌得以扎根于营养更丰富的文化土壤中。
二, 两种诗歌的解读
1, 着重于还原,如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这种诗歌需要填入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原诗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本来意蕴。
2, 着重于发挥,如《豹》〔里尔克〕,《爱》〔阿赫玛托娃〕,这些诗歌本身就已经高度象征化哲理化也即形成了某种意蕴开放的空筐结构,成了一种蕴涵丰富的不定解方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发散式的解读鉴赏训练来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理解力。
3, 一般来说,还原与发挥是解读诗歌的两种密不可分的赏析行为,对于一首诗歌,或二者兼重或有所侧重,不可绝对化。
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探究某一方面师生共同感性趣的问题。这是我个人准备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
真正的诗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我个人的体会:真正的诗人之间既有共性之同,又有个性之差。这里主要探讨共性:
1, 诗人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深刻迷恋者,如对爱情,意中人,祖国……他们的情感深挚而持久,所以常常因为不能如愿而倍感忧郁,因此忧郁常常是诗人与生俱来的气质。
2, 诗人往往本质上都具有天真的个性,并且他们的心灵常处于不断净化的状态中。否则诗人自己都会厌弃自己,也就没有诗作了。他们执着地用真善美的标准去评判人生,所以常常因不知变通而碰得头破血流,他们坎坷人生和崇高悲壮的抗争常常成就文学史上不朽的英雄传奇。可以说真正的诗人都具有最善良、柔美、圣洁而高贵的灵魂。
3, 诗人是直觉化的哲人,他们用形象来思索人生,执着于对人类永恒命题的感悟和探询,执着于对人类和自身灵魂的痛苦拷问。
没有诗人,人类的心灵史将呈现出奴隶般的平庸麻木和了无生趣;没有诗人,相关的艺术行业也不会诞生真正的大师。伟大的哲人和艺术家在许多时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