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19道题,约6080个字。

  黄陂区部分学校七下学期七年级语文五月联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组是()
  A.仄歪臊子(sào)       人声鼎沸揸开(zhā)
  B.酌油赫然(hè)         慷慨淋漓跳踉(liáng)
  C.弥高眼棱(líng)       励尽心血熹微(xī)
  D. 拘谨家圃(pǔ)销声匿迹寒噤(jì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窗体顶端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
  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B.政府只有坚持改善民生,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
  D.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语文”在不同时代中的流变
  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语文”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醉心欧化”“全盘西化”的一个结果。
  “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与民族国家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凭借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建国初期,曾把“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结合起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