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道小题,约14640字。

  哈六中2016届金榜题名押题卷(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摹拟客观物象,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对古代书论中有关“状物”“象形”的观点要有正确的理解。所谓“各象其形”“须入其形”的文字形象,是“无形之象”,是一种具有微妙暗示意义的形式符号。它可以使人联想到“高峰坠石”“千里阵云”,但要说其笔画、结构就是巨石、云朵的形象摹拟,那就大错特错了。文字本是远离实物的符号,初始的象形文字已与现实事物有了相当大的距离。说横如“千里阵云”,是指一横画的笔意有千里阵云般开阔舒展之感。这种摹状更是一种气势、韵律、情态的暗示,是一种笔墨意味的探求,是在相似联想基础上的意味寄寓。
  “生动”的审美意味使书法形象与具体的生命物象建立了暗示、联想的审美关系。对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审美物象的联想式意味摹状,使书法获得了概括而丰富的审美内涵。人们对那种片面向具象绘画看齐、力求形似的做法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这些做法忽视了书法在用笔、结体、布局等方面的抽象造型性,破坏了文字形式与生命意味的审美联系。
  书法不同于具象绘画,也不同于纯抽象绘画,不能脱离文字结构形式。一些书法创新论者认为,现代书法如果纯粹以线条为媒介,便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审美创造、抒发情感。人们最愿把书法与音乐相比拟,认为书法的笔画形式如同音乐的乐符,笔画的曲直刚柔如同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然而我们认为,书法特有的表现媒介不单纯是笔画、线条,而主要是由笔画组成的文字结构形式。笔画不能脱离字形而孤立存在。与其说书法与音乐最相似,不如说它与表现性舞蹈更接近。书法之文字形式如同舞蹈之人体媒介,二者都有其诉诸视觉的外在造型形式。四肢、躯干的不同姿态,富有节奏性的运动,构成人体情感表现符号。曲直结合、短长变化、骨肉相称的笔画则构成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审美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字形式也有其“具象”特征。由笔画构成字形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具象造型过程。文字有自己的形象性,它以一种视觉结构形态存在并被认同。书法造型的“象形”(像文字之形)与否,依据于某种既定认同图式。写的是不是字,不在于笔画线条样式,而在于笔画线条的组合方式。文字不像山水草木和楼堂衣冠等那样有可以触摸的特定物质实体,它是一种人造符号形式,呈现为一种结构状态。此结构不是隐于事物内部,而是以较纯粹的笔画线条关系呈现于外的。
  书法形象的“具象”特征使书法形象具有了完整性、可识性。书法笔画的“皆拱中心”是以字形结构为依据的,书法形象的空间方位与时间结构是以字形为基础的。文字形象使审美理解有了较明确的定向,避免了纯抽象绘画般的模糊难辨。其“抽象”特征又决定了书法的非摹拟性、非象形性。作为结构形态存在,字形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摹拟。对书法美的创造者来说,不能搞“文字画”,背离书法本性。对欣赏者而言,不能作具体的形象附会,而要注意从文字造型本身去体味抽象性的审美意味。
  (选自宋民《书法艺术的审美特性三题》,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书法把汉字形体作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文字形象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高峰坠石”“千里阵云”,但其笔画和结构并非巨石、云朵形象的摹拟。
  B.片面追求具象绘画,力求形似的做法,忽视了书法在用笔、结体、布局等方面的抽象造型性,破坏了书法概括而丰富的审美内涵。
  C.书法不能摆脱文字结构形式自由地进行审美创造、抒发感情,因为书法的笔画、线条不能脱离字形而孤立存在。
  D.书法形象既有完整性、可识性,又有非摹拟性、非象形性,因而,书法欣赏者既可以从文字造型本身进行具体的形象审美,也可以从中体味抽象性的审美意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文字是远离实物的符号,它与现实事物有极大差距,它的摹状只是一种气势、韵律、情态的暗示,而不是对自然、生活场景的再现。
  B.有些人认为书法和音乐极为相似,书法的笔画形式好比音乐的乐符,笔画的曲直刚柔好比音乐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这些人忽略了汉字形体是书法特有的表现媒介。
  C.文字没有可以触摸的特定物质实体,是一种人造符号形式,呈现为一种结构状态。因此,该结构以较纯粹的笔画线条关系呈现于外。
  D.字形结构是书法笔画“皆拱中心”的依据,字形是书法形象空间方位与时间结构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人认为文字形象“各象其形”“须入其形”,作者认为古代书论中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形象是“无形之象”,是一种具有微妙暗示意义的形式符号。
  B.作者认为书法用曲直结合、短长变化、骨肉相称的笔画构成文字审美形象,这和舞蹈用四肢、躯干的不同姿态,富有节奏性的运动构成人体情感表现符号是类似的。
  C.文字的具象造型就是由笔画构成的字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字有自己的形象性。书法造型的“象形”与否,依据于人类已经形成的认同图式。
  D.字形结构是由笔画线条本身组合的结构。文字形象使审美理解有了较明确的定向,避免了纯抽象绘画般的模糊难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抄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①,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