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550字。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3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016.4.27
  一、基础积累(30分)
  1、补出划线处句子。(每处1分,共15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②,善假于物也。(《劝学》)
  ③,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
  ⑦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⑧《琵琶行》中用周围环境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
  是:,。
  ⑨《锦瑟》一诗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
  ⑩《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句子是:,。
  ○1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
  ,。
  2、下列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鱼凫(fú) 飞湍(tuān) 放诞 不经之谈
  B.青冢(zhǒng) 商贾(jiǎ) 踌躇 沸反盈天
  C.霓裳(shǎnɡ) 钿头(diàn) 逡巡 弃而不舍
  D.吮血(shǔn) 宵柝(chè) 跬步 义愤填膺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危(高)乎高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看不起)
  B.做《师说》以贻之(留传)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C.小学(小的方面学习)而大遗 赢粮而景(通“影”)从
  D.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通明的思想。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译文:渔网不进入鱼塘(捕鱼不赶尽杀绝),那么鱼和鳖就吃不完
  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译文:门前一片冷寂寥落,车马来往越来越稀少。容貌衰老不得已嫁为商人妇。
  D.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国家军事力量强大,招致八州来归并且和诸侯国齐驱并驾。
  6、阅读《西江月》二词,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纨绔、膏粱”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
  D.“那管世人诽谤”则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批评。
  二、论述文阅读(9分,各3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