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70字)
《雨霖铃》教案
                                海门天补中学    沈尹
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并领会它的作用。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认真审视诗中意象和情感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那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游子吟〉〉等等。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中包含的至理。今天,我们来学习〈〈雨霖铃〉〉,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忭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三 解题: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四、 诵读、感悟
   学古诗词贵在诵读。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1、视频诵读
   学生感受全词的感情基调,并注意句子的节奏
(诵读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 ”“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2、根据诵读提示,学生朗读全词,总体上体会全词离别之情,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