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名词和形容词活用
一、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遥远 → 远地)(《烛之武退秦师》)
供其乏困(缺少 → 缺少的东西)(困窘 困乏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缺少 → 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烛之武退秦师》)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有利 → 有利的时机)(《勾践灭吴》)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合之辩。(不偏 → 本所应有)(《逍遥游》)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之人)(年轻的 → 年龄小的人)(年长的 → 年长的人)(《兰亭集序》)
曾不知老之将至。(年老 → 年老之境)(《兰亭集序》)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小 → 幼儿)(《归去来兮辞》)
人君当神器之重。(与“轻”相对 → 重权)(《谏太宗十思疏》)
策扶老以流憩。(衰老 → 老人)(《兰亭集序》)
终苟免而不怀仁。(对人亲善 → 皇上的仁慈)(《谏太宗十思疏》)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邪恶 → 邪恶的人)(《谏太宗十思疏》)
择善而从之。(好 → 好的意见)(《谏太宗十思疏》)
信者效其忠。(尽心竭力 → 忠心)(《谏太宗十思疏》)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好 → 美好的人才;俊杰)(《滕王阁序》)
雁阵惊寒。(凉、冷 → 寒气)(《滕王阁序》)
登高而招。(与“低”相对 高处)(《劝学》)
积善成德。(好 善事)(《劝学》)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师说》)
小学而大遗。(细小 小的问题)(与“小”相对 大的问题)(《师说》)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六国论》)
其进愈难,其见愈奇。(看见 看见的景物)(《游褒禅山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艰险偏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幽深昏暗使人迷乱 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游褒禅山记》)
智勇多困于所溺。(聪明勇敢 智勇之士)(《伶官传序》)
多可喜,亦多可悲。(与“少”相对 许多事)(《项脊轩志》)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前 表率)(《五人墓碑记》)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混乱 作乱之事)(《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与“小”相对 重大意义)(《五人墓碑记》)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重要 重要意义)(《五人墓碑记》)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笔直 笔直的枝条)(繁密 繁密的枝条)(端正 端正的枝条)(《病梅馆记》)
二、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坏、破旧 → 损害)(《烛之武退秦师》)
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不多 → 缺少)(《勾践灭吴》)
且饮食得无衰乎。(衰弱 → 减少)(《触龙说赵太后》)
念悲其远,亦哀之矣。(遥远 → 远嫁)(《触龙说赵太后》)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不合理 → 非难、责怪)(《逍遥游》)
善万物之得时。(好的 → 喜欢)(《兰亭集序》)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骄傲 → 轻视)(《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