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30字)
浅谈寓言话题作文的应对策略 
洪福利  
主要内容  寓言话题作文是新时期高考中出现频率相当频繁的一种作文形式,也是所有作文形式中最难的一种,并且以后还有可能出现。又因为寓言往往可以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言近旨远,考生读时弄错寓意,写时偏题、离题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即是寓言话题作文的研究价值所在。本文试从寓言话题作文的模型,寓言话题作文的一般策略、发展策略及高分策略几方面尝试研究;并且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作文考试的发展等级立意深刻,题材丰富,语言富有文采及有创新的要求分别进行分析。
关键词  寓言话题作文  发散式思维  组合式思维  迁移式思维
一、寓言话题作文的研究价值
今年,山东卷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以寓言为材料,要求学生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寓言话题作文。据语文特级教师张兆浩所论,“其实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命题、材料往往也是话题。由此推论,寓言材料作文也可叫做寓言话题作文。” 〔1〕 
说它出乎意料,指的是今年全国及各省高考作文题中,只有山东一省独树一帜地采用了此种寓言话题作文形式。说它在情理之中,指的是寓言话题作文早在1981年就已出现(《读〈毁树容易种树难〉》)。纵观新时期28年高考,包括今年的山东卷作文试题,计有7个年头出现了寓言话题,且2003高考也出现了这类作文。现例举如下:
198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引用了韩非子的一则寓言,“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可是,十个人种树,只要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杨树活了”,要求考生以“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1986年全国高考要求考生以“树木•森林•气候”为题作文。 
1990年全国高考要求学生以玫瑰园里的一对孪生小姑娘与母亲的对话为材料,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
1995年全国高考要求考生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展开想像完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以及根据寓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001年全国高考引用了一个年轻人在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抛弃“诚信”的寓言,要求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3年高考作文又引用了《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的寓言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发现,寓言话题作文几乎每隔数年便来一次,频率相当频繁。今年山东卷又出现了寓言话题作文,姑不论大众对它评价如何,对这类作文,考生读时容易弄错寓意,写时容易偏题、离题这种现象确实客观存在。这都应引起我们所有师生注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