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20字。上传者说明:本文首发育星教育网。不会写作却能在台上大讲特讲作文的妙法,在台下对学生的作文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这怎能让学生对你心服口服呢?  本文有感而发,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很好的例文,对匡正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有助益。

  作文教学与下水写作
  淄川中学   王永恒
  孙绍振说,据他统计,全国50-60%的语文老师根本不爱写作,他们没有能力教授学生写作;如果高考只考作文,最大的阻力就来自语文老师们。
  不会写作却能在台上大讲特讲作文的妙法,在台下对学生的作文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这怎能让学生对你心服口服呢?
  ——摘引自王贵成《语文高考,何时才能只考一篇作文》
  作文历来是让学生最为怵头的事情,往往老师的作文题目一出示,立刻就听到满室的长吁短叹之声,进而心灵世界陷入一片茫然之中,两节课时间如流水般悄悄溜走。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生出畏惧、厌恶情绪,导致作文课成为最不受待见的课。从而将占到整个语文成绩五分之二强的作文教学陷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而教师面对如此困境中学生写出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批之无从下手,改之难如登天,评之满口詈语,如此以来,作文怎能让学生喜爱?即使觅得佳作一二,读之诵之,宣之扬之,也难掩作文教学整体的萎靡之状。
  学生厌之,教师苦之,但考试却重之。于是部分教师霸王硬上弓,以量的积累求质的突变。殊不知,心既厌之,量多何用?方向、方法不对,其与缘木求鱼何异焉!更有甚者,不体谅学生之苦,却发雷霆之怒。冷嘲热讽之下,学生写作之意趣荡然无存矣。也难怪,学生啧有怨言“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到写写给我们看呀!”
  作文之道,在于内心充盈,有表达之需求。教师之责就在于刺之激之,引之导之,使其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理可论;而绝非不管立意之难易,兴味之有无,随便出题一个,强令作文一篇,这样必将导致学生越来越远离作文,渐渐也就对语文生厌了。
  时下许多老师远离书卷,口不能诵,手不能写,几册教材亦不能烂熟于心,其中掌故不能信手拈来。自己视写作为畏途,却想让学生下笔千言,写出锦绣文章。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持此一原则来审视自己的作文教学,不要居高临下,只管发号施令,一谈起作文,口沫乱飞,什么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说的头头是道;可自己提起笔来,则抓耳挠腮,窘态毕现。这怎么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呀!
  俗语云:“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游泳。”虽不能就此推出“不作文,就永远教不好作文”的结论,但是“道相近,理相似”也。而部分教师之所以对下水写作讳莫如深,概而论之,无非文思枯竭,文采不彰,畏人耻笑,忌生胜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致使师生相隔,讲作相离,作文教学就在这样一种死气沉沉氛围中低效运行,低慢差费在所难免。
  基于此,随着对作文教学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入,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日益加深,我越来越迫切地感到,作文教学再也不能这样迁延度日了,自己蹉跎事小,耽误学生事大。而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下水写作。通过写作实践,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品味写作中酸甜苦辣,准确找到其中的难点、易点,痛点、泪点,这样讲评才能有现身说法,评点到位,真正做到有的放失,令学生信服。
  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遵循写作之道,而掌握写作之道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写作实践。于是,近几年来,我给自己定下规矩:学生写什么作文,自己就跟着写什么作文。写出的作文听任学生评头品足,并打出分数,给出理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下水不晓作文难。”通过这几年的下水写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方面也有所收获。下面略谈一二,希望能引起一些共鸣。
  下水写作的每个环节都不可马虎,拿到题目,必先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综合,深挖起材料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其次,在材料之外,还需要你能很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读出其深藏的潜台词。另外,还要通过某些关键词来揣摩出题者的拟题意图。如此方可进入立意阶段,通过权衡、比较,找到材料与立意的契合点、与时代的相契处,然后落笔行文,才大体不差。
  下水作文,虽说不一定非得学富五车,却也要求有丰富的积累。不读书,不关注现实,你的文章写出来就干瘪浅薄,索然寡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下水写作真不能体会这话的真意。广泛的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