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8640个字。
江苏省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墙上秋色》中大面积是雪白的墙壁,苍劲(▲)的藤条枝枝蔓蔓,爬满粉墙,诗意盎(▲)然。那是秋深霜降的季节,藤上的叶子枯wěi(▲)飘零,枝条却潇洒闲yì(▲),似流云、细雨、微风、浅草,又如春水初生,碧波荡yàng(▲)。
填字 ▲ ▲ ▲ 注音 ▲ ▲
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保尔因为在补考的时候,将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从此离开了学校,跟着母亲到车站食堂干各种脏活累活,受尽老板和老板娘的压迫。
B.贾里是个比较调皮的孩子。老师批评他,他不服气偷走了老师的教案。结果老师虽没有教案仍然将课讲得很精彩。贾里很佩服老师,主动向老师检讨,老师恼羞成怒。
C.《狗•猫•鼠》中猫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始终没有好感,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D.《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E.《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3.阅读下面这则评论,然后给该评论补写一句话作为结尾,来表明本评论的主要观点。(2分)
推广普通话,能方便不同地区民众的交流,消除沟通障碍。然而,现在许多孩子已经不能流利地用方言与人进行日常沟通,更别提用方言流利地朗读一篇文章了,更有甚者,以说方言为耻。
本土文化的传承依托于方言,如福建南部地区的南音艺术。在闽、粤、吴、客家等方言系统中,保留了许多中古乃至上古时期古汉语的读音,对古汉语学界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如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已无入声。方言承载了许多血缘、地缘及历史文化信息,却在当今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代濒临失传,不得不感叹——方言危矣!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没有方言的世界:每一个城市都用普通话沟通,亲切的乡音已不在;
古汉语学者失去了重要的口头研究资料,学术研究无以为继;地方戏曲失传……
▲
4.仔细欣赏右边这幅漫画,然后完成下面题目。(3分)
(1)根据漫画中的内容,用一句俗语给这幅漫画拟个标题。(1分)
▲
▲
(2)简述这则漫画有怎样的寓意。(2分)
▲
▲
▲
5.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令国人感动又感慨。请阅读下面材料,探究这位“三无教授”获诺的原因。(4分)
材料一: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科技组组长。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直到第191次试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
材料二: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里,满身都是酒精味。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和安全,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她的同事们也都愿意在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
材料三: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多年来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她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