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采薇
《采薇》公开课评课资料.doc
《采薇》公开课课件.ppt
《采薇》简案.doc
《采薇》教案.doc
《采薇》教学反思.doc
  

  《采薇》教案
  福州高级中学    陈晓儿
  教学目标:
  1、把握作品内容,感悟作品情感。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3、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诗作内容。
  2、 对诗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对诗歌中重点语句的鉴赏和品评。
  教学难点:
  1、 对抒情主人公复杂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件1题目)
  一、 导入 
  (课件2)《毛诗序》中言明;“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板书诗言志),所以读诗,我们重在感悟诗情(板书情感)。怎么感悟?从作品出发,读懂诗意,透过文字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文之妙。同时,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解诗,达到情感共鸣。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千古人情不相违”,纵然《诗经》是数千年前旧物,事态万殊,而人的情感反映是有共通性的。从《氓》中走出了一个遭遇了婚变的的坚强决绝的古代女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吟诵这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过程
  (一)把握诗意
  1.朗读全诗
  (课件3)
  南宋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
  

  《采薇》简案
  福州高级中学    陈晓儿
  教学目标:
  1、把握作品内容,感悟作品情感。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3、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诗作内容。
  2、 对诗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对诗歌中重点语句的鉴赏和品评。
  教学难点:
  1、 对抒情主人公复杂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 导入 
  《毛诗序》中言明;“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板书诗言志)
  所以读诗,我们重在感悟诗情(板书感悟诗情)。怎么感悟?从作品出发,读懂诗意,透过文字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文之妙。同时,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解诗,达到情感共鸣。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千古人情不相违”,纵然《诗经》是数千年前旧物,事态万殊,而人的情感反映是有共通性的。从《氓》中走出了一个遭遇了婚变的的坚强决绝的古代女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吟诵这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过程
  (一)把握诗意
  1.朗读全诗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尤其注意生字、难字、易读错的字。
  2、利用已有知识,划分诗歌节奏。
  3、初步感知诗作结构特点,把握文意。
  问题设置:本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抒情主人公是谁?
  

  《采薇》教学反思
  福州高级中学   陈晓儿
  《采薇》这课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有几难:1、字词的复杂。2、内容脉络并不十分明晰。3、情感的复杂。所以在一课时的课堂中呈现什么样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什么就考验教师对内容的取舍与对重难点的把握。《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因此在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从三个场景内容到情感的把握去感悟士卒复杂真实的情感,从内容分析到情感探讨,领会战争背景下一个普通士卒的家园忧思。
  1、 几处优点:
  2、 教态自然,字正腔圆,语言清晰准确。
  3、 教学有程序,教学中采用读出诗意——感悟诗情——表达读感三个环节完成课堂设计,做到解读、感悟与表达交流的结合,目标明确。
  4、 重点放在感悟诗情上,解读的层次感和深度上比较到位。
  几点遗憾:
  1、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不足,安排的量偏多,一堂45分钟的课,拖了7分钟,上了52分钟。
  2、 问题设置偏细,感觉课堂枝节偏多,还需化繁为简,抓住一点即可,并非要面
  

  《采薇》公开课评课资料
  福州高级中学     陈晓儿
  上课时间:2015年11月23日
  上课评课地点:福州高级中学地理教室
  评课参加人数:35人
  评课内容记录:
  李智明:上课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字正腔圆,教学步骤有序。教学中采用读出诗意——感悟诗情——表达读感三个环节完成课堂设计,做到解读、感悟与表达交流的结合,目标明确。在解读的层次感和深度上比较到位,但问题设置偏细,课堂枝节偏多,练笔环节题目偏虚,学生能力的落实问题还有待商榷。诵读偏少可进一步加强。诗歌教学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应该在教学本课后让学生学会读《诗经》的其它诗歌,突出一课一得,一文一带。
  石修银:语文课堂的两个关键问题:落实与回归,诗歌的教学要明确重难点,可从诗作的主题出发,抓住情感的一个问题讲透,最终学习的效果落实到写作水平的提高。
  林维武:课中能以学生为本,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尤其是在思归却不得归的矛盾冲突,与归途之乐与悲的矛盾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量较高,真正让学生感悟诗情。但对采薇末章之美没有充分的展开讨论,有争议的点可以作为探究讨论的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另外对重点难点的字词还需花时间落实。课堂时间安排还可更合理。
  李辉:《采薇》课文有难度,教师体现了较高的素质。教学过程可抓住一个“哀”字为脉络,课堂缺少高潮点,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活动还要加强。
  曾莉莉:对教材的解读比较准确。
  岳科君:板书太少,课堂安排不够合理,下课了没讲完的可放下节讲,后面节奏偏快。
  黄蔚蓝: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加强诵读与读诗方法的指导。
  毛晓云:陈晓儿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