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0860字。

  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016.06
  语 文 试 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每小题3分)  
  美学上的移情说,是认为在审美欣赏时,主体将心理的情感状态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上,从而形成对于对象的感受。当代学术界关于移情的系统思考,是从立普斯开始的。立普斯认为,美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价值感,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立普斯以后,移情说又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移情说复兴提供重要推动力的是神经生理学。研究者发现,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可以被看成是移情的最基本的机制,即当人们观察到其他人的某种行动时所产生的大脑神经区刺激,与人们自己从事同样的活动时的神经区刺激,有着实质性的重叠。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察觉别人的情感,并在面对面交往中相互识别对方情感,从而实现人与人的交往,建立起相互间的关系。对象的表情反映了对象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内省实现对对象的理解。
  从这里出发,移情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方法,出现了这样一些人文学科研究者。他们认为,存在着两种学术方法,一种是解释,一种是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取解释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说明其规律。这时,文本对他们来说,只是证据。人文的方法,则致力于理解。将自身移植到对象中,进入到对象的时代和环境,再造理解的语境,从而实现理解。这时,文本成了还原人的真实活动的通道。这种方法,今天有人称为生命的还原。它所需要的,不是用例子证明事实,进而将事实连结起来,探讨现象间的相互连系的规律;而是还原语境,再根据这个语境,用人的实践理性和情感逻辑来理解人的行动。例如,通过还原庄子写书时的特殊家世背景和个人现实处境,来解释《庄子》一书中寓言的本义。
  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移情时,作出了两种区分,即“ 感染性移情”与“ 认知性移情”。“ 感染性移情”只是情感的投射,物皆着我之色彩:高兴时山欢水笑,悲伤时愁云惨月。同是描写江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种情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另一种情感。2014 年春晚有一首歌《倍儿爽》:“ 天是那么豁亮,地是那么广。情是那么荡漾,心是那么浪。歌是那么悠扬,曲儿是那么狂。看什么都痛快,今儿我就是爽。”将一种兴奋的心情向周围世界无拘无束、无所顾忌地投射出去。“认知性移情”的特点,是推已及人和推已及物。从察颜观色,看出别人的内在情绪;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对象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事物和环境;更进一步,作家在创作时进入角色,随着角色的遭遇而时喜时悲,演员能入戏,演谁像谁,将自己当作角色,读者、观众能认同作品中的人物。
  “ 移情说”是一种古老的美学理论,但它在近年来又重新获得生命力。它在从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那里汲取动力,影响了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受到哲学家们的关注以后,又回到了美学本身,并有着巨大的理论发展的潜力。
  (摘编自高建平《审美与移情说的回归》)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移情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左迁九江司马,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并得知琵琶女的身世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B.窦娥无辜蒙冤,刑场上她的一腔热血没有一点落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被斩后,六月天也“六出冰花滚似锦”。
  C.在郁达夫眼中,南国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而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凉。
  D.李白送友人入蜀地,想到蜀地艰险,写下了“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的诗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学上的移情说是审美欣赏时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主体将心理的情感状态移入或投射到审美对象上时形成的。
  B.在交往中,人们通过面部表情来发现别人的情感,并通过自我内省实现对对象的理解,从而实现交往并建立起相互间的关系。
  C.对人文学科研究者来说,文本只是证据,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说明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规律。这种学术方法就是解释。
  D.理解则是研究者将文本看成还原人的真实活动的通道,将自身移植到对象中,进入到对象的时代和环境,再造理解的语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一个人观察到他人的某种行动与自己从事同样的活动所产生的大脑神经区刺激,有着实质性的重叠。
  B.人文的方法重理解,它不是用例子证明事实,进而探讨规律;而是还原语境,再根据这个语境来理解人的行动。
  C.察颜观色,看出别人的内在情绪,演员入戏,演谁像谁,这些是推已及人;听小溪唱歌,与小草对话,这些是推已及物。
  D.“移情说”是一种古老的美学理论,近年来它在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推动下,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并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 ,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不悆,召昉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