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5300字。
城东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说明:1.试题总分为100分,时间为120分钟;
2.试题分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3.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 .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悭吝(qiān) 氤氲(yūn) 拾级而登(shè) 百战不殆(dài)
B.调和(hé) 叱咤(zhà) 沧海一粟(sù) 暴殄天物(tiǎn)
C.慰藉(jiè) 庾毙(yǔ) 别出机杼(zhù) 良莠不齐(xiù)
D.搭讪(shàn) 悚然(sǒng) 瞠目结舌(chēng)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各组词语当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目瞪口呆 南辕北辙 凭心而论
B.璞玉浑金 罄竹难书 谈笑风声 披荆斩棘
C.桀骜不逊 螳臂当车 铁壁铜墙 童颜鹤发
D.投畀豺虎 万马齐喑 惟妙惟肖 文质彬彬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B. 绝句则可以对仗,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也可以不对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C. 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进步中展示了巨大的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D. 是如此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馥郁的人文资源,还是如此绵长的文脉书香守护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其实,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只有两者的融合——“天人合一”才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比喻 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受憎分明,很能 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 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 作客 阐明 灵活 B.包含 做客 阐明 鲜活
C.包含 作客 说明 鲜活 D.包涵 做客 说明 灵活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汽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在审议之前,本来很看好的几项建议,就因为这一项建议,竟没被采纳。
C.尽管美好的理想,然而太超前了,最终落得个“和者盖寡”的尴尬境地。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读下面诗歌,完成7、8两题: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7.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自绕阶行”写作者深夜梦回后的行动,可见其心情极不平静。
B.“帘外月胧明”写户外朦胧美妙的月色,使作者感到淡淡的喜悦。
C.“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写作者出征时间不短了,社稷苍生正处在危难之际,自己不能独善其身,归隐故乡。
D.“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作者想借琴声表达忠心,但不被朝廷理解,痛苦万分。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夜寒蛩不住鸣”中的“寒”有双重含义:表面写深秋的寒气,又隐寓作者身处的严酷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