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20字。

  春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三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3.“一年之计在子春”这句话的含义是:
  A.春天伊始,方紫千红,充满活力。
  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
  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
  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体会作者对“春”的感情变化,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盼春。
  春草图
  春花图
  第二部分(“从土里钻出来”到“有的是希望。”):绘春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三部分(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完):赞春
  小结:这三个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